這部電影雖然我打了三星,但其實看電影的過程十分愉悅,也覺得電影中刻畫的這對夫妻的婚姻生活很讓人向往。作為女性,主要是對Ray的教養,以及他對婚姻那份樸素的認真印象深刻。他的父親應該也是一個好丈夫,給了他言傳身教的影響。我猜想在上世紀的美國,這樣的家庭應該還是有一些的,我想也可能受到了宗教的影響,就像洛克菲勒一樣對宗教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并将這種落實在婚姻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不過,我之所以最後給這個電影打了三星,是因為,作為當代、中國的女性,我始終感到這份美好對于我而言隻是隔代、甚至文化與認同去觀望的美好。對于當代中國女性而言,婚姻似乎是一個尤其尴尬的話題。當信息泛濫導緻無盡的可能性被粗暴、一股腦的提前“劇透”給我們的時候,任何一種婚姻的可能都充滿了人性的貪婪、虛榮、懶惰等醜陋之處,似乎沒有一種婚姻值得信奉、值得追求。我給這個電影打了三星,不是因為它不夠美好,而是我覺得我已無法有過這種美好婚姻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作為當代中國女性,我們不僅要面對父母輩在物質貧瘠環境下,可能隻是為了房子、車子、面子而建立起的冰冷的婚姻關系。同時,我們還要面對各種标榜着“真愛至上”、“親密關系修複”等 被消費主義包裝後的文化販賣輸出。此外,我們還需要面對那個隐形的生命時鐘,一分一秒都在提醒我們成為母親的可能性的流逝。最後,也許相比上面這些而言不那麼明顯,卻同樣甚至更為緻命的,我們還需要面對生活自顧不暇、人文精神退化的中國男性。
在難以僅靠自己的雙手就能買下一房一車的命運裡,中國男性不可避免地必須在三種命運裡作出選擇: 最好的情況是,帶着對婚姻美好的想象低下頭學習忍氣吞聲,在父母與妻、子之間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但由于婚姻中承受太多妥協與現實壓力,婚姻後半程則盡感疲憊,幸福感更多依賴伴侶極大的犧牲與包容。反過來的情況是,自甘堕落、整日遊淫于各種虛拟現實中,通過不間斷、卻支離破碎的片刻歡愉來填滿牛馬生活的所有空餘間隙。當然也有男性不甘于堕落,卻也沒有遇到願意犧牲自我的女性,于是就會選擇一直單身,夜晚時分不是與先賢暢遊山海,就是偶爾與露水情緣共話雲雨。
所以當代婚姻的一切症結似乎都出現在我們女性身上。我們看似也有選擇,一共兩個:要麼進入婚姻、犧牲自我,要麼放棄結婚生子的念想。然而,有時我們又感覺沒有選擇,因為不論哪種道路,我們好像都被提前判了失去自由。我們沒有消極自由,因為婚姻不再能保護我們,它也許隻能保護原本就不屬于我們的财産,但将以我們自己的意志與利益受損為代價。而如果放棄婚姻,無疑就等同于放棄結婚生子的念想,失去了這份可以追求的積極自由。
因此,在當下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裡,女性往往在白天學做白骨精,精心計算養老金餘額,晚上一邊自學心理學,期待自己成為自己永遠的救世主,一邊看着《平凡歲月的魅力》,假想未來如果自己遇到Ray這樣的男性就嫁了吧。
電影裡有個小細節,我印象很深。Ray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Livvy從Ray祖父母的防空洞裡挖到的寶貝都當成垃圾燒掉的時候,Livvy其實非常生氣。Ray見狀趕緊跑過去把有一袋Livvy提到的還未燒掉的寶貝拿回房子,并和Livvy解釋他把農場視為工作的地方,沒有工作用途的東西他會當成垃圾扔掉。Livvy雖然生氣,但也并沒有在不被理解的情緒裡沉浸太久,而是和Ray說,這些不是垃圾,是曆史,是“你的曆史”。這時,Ray也沒有再抱怨或解釋,而是和Livvy說,“我會做一切能讓你感到開心的事情”。Livvy則情緒平靜了一些,并回應他“我知道,我都知道”。
其實這一段非常短,電影并沒有花很多筆墨展開,但是我卻非常受觸動。這段婚姻最不讓我們當代人有信心或看好的點,就在于兩個人背景與認知差異特别大,一位是農場主兒子,隻知道玉米土豆的收成。另一位是接受高等教育,喜歡鑽研曆史考古的高材生。如果按照今天我們的想法,這是不可能“幸福”的。但是,就是上面的細節,我觀望到他們在面對彼此差異時對彼此的尊重。男方雖然依然不理解女方,并且事後依然把那些東西叫做“垃圾”,但是他有特地給Livvy留小紙條,告訴她屋子裡還有地方藏了“垃圾”(考古寶貝)。女方雖然感到不被理解,也厭煩談論莊稼收成這些,但她也認可了男方善待她的努力,并用她的方式經營、裝扮這個家。
雖然這份隔岸觀望的美好似乎顯得如此遙不可及,但也許,對于當代中國女性而言,這也是一種啟發。即便我們可能無法在社會期待的年紀結婚生子,但不論如何,我們都需要意識到,能夠互相尊重的關系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祝你我都能因為幸福才進入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