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得很好。即使意料中的情節,拍攝得不讓人想快進,當然影院沒法快進[笑哭R]。畫面溫暖到不會讓人感覺是在面對極其沉重的話題,姥姥和外孫走在兩旁林蔭的路上說着想買漂亮的墓地,對話就如同想買件好看的衣裳一樣
回過頭看,實際結果是——大哥是三個孩子中過的最好,卻唯一沒得到姥姥留下任何遺産的人(給外孫留下的錢其實還是相當于給了女兒)。不能說這不算另一種典型的“越有出息越不需操心”的父母心态。還好結尾外孫用這筆錢給姥姥買了好看的墓地,否則站在大哥角度,心裡一定會難受。
當然不是說他沒問題——母親還在醫院就立刻迫不及待盤問房産證急着賣房,是很難看。但站上帝視角,同樣觊觎财産,小兒子不告而拿那麼多錢,最終還是把房子給了他。電影裡也可見一斑,小兒子的确是三人中最會“哭”最會“示弱”的一個。
maybe站在姥姥的角度,對所有兒女在自己生前和身後都盡可能做出了平等的付出——為喪偶的女兒帶孩子(電影裡可以窺見)且為女兒的孩子攢了一筆錢、為欠債的小兒子不停填窟窿且房子留給他、為大兒子的健康信fo多年不吃牛肉……當然幾十年養育兒女過程中,一定有更多我們看不到且電影未呈現的付出。
可單論肉眼可見的【物質➕行動】實際付出,人物沒有上帝視角。在大兒子的視野盲區裡,母親一味溺愛另一個兒子,且一直對自己的妻子不滿(這個我覺得能單獨寫一篇分析為啥姥姥對這個兒媳婦不滿的深層分析了)。家中事務自己不僅出錢,也抽空出人。可這一切,卻仿佛因為自己更争氣,就活該被認為自己的生活更輕松?站在大哥角度多少有些“誰弱誰得父母偏愛”的不公。我相信這也是最開始他為何在得知房子給了老三後,說出“就算是葬禮也不會來見她”這話的深層原因。這也是為何後來外孫告訴這個舅舅姥姥不吃牛肉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己後,他才化解了心結…
當然,這僅限于他的“比較對象”應該一直隻專注于另一個同性兄弟上。至于女兒,大部分東亞家庭的個中緣由,顯而易見……太多這方面的分析,就暫且不說了
最後,不妨礙好哭
複盤不自覺帶入了大兒子視角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