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薄
我看完最大的感覺就是單薄
可能因為我沒看過《封神演義》吧,也對這種諸侯王朝權力争奪無感
通體看下來,居然隻有最後聞太師帶着魔家四将回朝最吸引我...
不過感覺可能會有看頭,希望第二部能豐滿些吧
講下電影本身
從劇情,人物到氛圍營造,都突出一個單薄
開場的鏡頭還不錯
費翔一股台灣腔腔讓人有點出戲,不過也挺好的
就是幾個長的一模一樣的質子和殷郊,從配音到演技都非常一般
這幾個質子不光長的一模一樣,甚至連性格都沒怎麼區分。完全可以想象随便把其中兩個角色的劇本交換電影劇情也不會産生任何變化,姬發塑造的還沒有那個不斷挑釁的獵戶有記憶點
在這部電影中,大多數角色(尤其是質子)根本沒有個性,是根據情節捏出來的泥人,人物的形象跟随劇情需要做出調整而非以人物推動情節
他們之所以相信殷壽是因為劇情需要他們相信殷壽,而這點僅用旁白草草帶過後,人物的行為便依照劇情和安排好的性格一直延續下去,直到劇情需要他們反叛為止
在這之上,演員的演技也并不足以撐起這個泥人,以至于劇中大部分人物的性格無比單薄
甚至連略有點個性的獵戶和哪吒,也是僅在于劇情之外刻意安排了微小的沖突來彰顯他們的個性,而且演繹的比較生硬。哪吒的個性也幾乎是模闆化的套用了人們對不可一世的小孩兒心性的刻闆印象,在語氣很嚣張和行事沖動外沒有任何能彰顯個人色彩的行為
就連這種刻意塑造的“個性差異”也并未立起來,隻敢出現在各種毫無影響的細枝末節處。但凡有在推進劇情,他們就又成為了大洪流下的傀儡,不能對劇情有任何影響
概括一下,就是有形象沒個性
電影并不打算塑造什麼人,它隻告訴你:質子是崇拜殷壽的角色,哪吒是孩童心性,楊戬是個打醬油的,姜子牙是老好人......影中大都是這種統一的模闆
xxx是什麼人而非什麼樣的人是xxx
唯一一個塑造的生動立體的角色,就是西伯侯姬昌吧
但這也非劇本本身的塑造,而是李雪健老師的氣質和刻到骨子裡的演技
幾乎讓人真的相信了他的兒子被殷壽殺死了
雖然單薄,但表演的張力讓人深信不疑
使人敬佩
而像是《寄生蟲》《宇宙探索編輯部》《香水》《悲慘世界》等等很多電影都将人物塑造的很生動立體,就是因為它們的人物性格并非根據劇情排好的,而是以人的獨特來推進整個劇情
當然,這是商業片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不過近年來也有很多優秀的商業電影在這方面更深入的挖掘過,将各個人物的背景交代的很好。隻是《封神》裡的幾個質子過于典型了吧
再講講為什麼劇情單薄
這個電影的整個劇情不算簡單,也不算複雜,整體來講作為一個故事是合格的
但整個電影劇本寫的非常淺層
一個是整個電影幾乎全是單線叙事
導演在叙述一件事時,影片的整個重心就隻有這一件事,影片中幾乎找不到一個平行叙事的鏡頭
有點解釋的比如送雷震子回昆侖
他們打那個鏡頭離開後,一直到需要他們二人回來救場的行刑劇情,之間關于二人的劇情隻字未提
幾乎能想象那個情節除了養一個雷震子外,唯一的作用就是支開作為全劇頂尖戰力的兩人(我真的很奇怪護送和嬰兒回昆侖,這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兒需要兩個人一起?)
然後支開了就不用管了,等下次需要他們和雷震子救場時就把他們拉回來就行
這個起碼還稍微有點解釋
姜子牙在四諸侯被捕後是怎麼跑掉的?(這段看的沒那麼仔細,可能有交代但我沒注意)
跑掉了之後,四諸侯被捕三人被殺一人被囚,姬發他哥都聞訊趕來以命換命,殷郊殺狐妖未果被通緝躲到比幹殿裡
這麼長時間你姜子牙在幹什麼?
還有申公豹,回金鳌島複命用了幾天?人姜子牙遇到四諸侯前你就到金鳌島了,然後行刑時才回來?摸了一路魚嗎
這種單線叙事直接導緻整個劇情沒有可以深究的地方,叙事的節奏也顯得怪異,本該有層次感的情節變成了一個平面,顯得單薄
另一個是影片中有很多缺乏鋪墊的突兀和套路化的發展
殷啟弑父的那個情節,為了快速推進劇情設計的相當刻意,毫無鋪墊
但它又非常套路化,殷啟站起來舞劍,父王尖尖地笑說“我兒為我舞劍”時,我就覺得殷啟要一劍刺死他
不出所料
以及四諸侯密謀時怎麼被找到的,姬發下跪大罵姬昌求情,皇後走下浴池試圖殺妲己,大司命比幹明明握住人命脈非得挖心讓殷壽親自殺(可能是為了讓殷郊看清他爹是啥人吧?但你後面那表演完全不像啊?),堵門的質子一箭射向追兵
幾乎都是毫無鋪墊但又一眼能猜到結局的情節
整個電影的走向幾乎都和我預想的分毫不差
而且有些情節裡裡面的人物是真不帶腦子
殷壽那句“在王一人”還沒捂熱多久,反手在大殿内玩真心話大冒險
“這麼說,天譴也不是什麼壞事?”
你說話真的過腦子嗎?人為阻止天譴來獻寶給天下共主,你裝都不裝一下嗎
還有幾個質子也是我不列舉了

最後是氛圍營造
商業電影,尤其是大制作,特别喜歡在各種地方造勢
這不是什麼壞事,很多電影都造勢,但沒勢硬造就很奇怪
首先是蘇妲己說“我可以幫你”然後舔殷壽傷口那個鏡頭
你配那麼昂揚的音樂幹什麼...
雖然序幕是可以吊詭一點,但就這部分的鏡頭和台詞表現,不就一個讓傷口愈合加一個表現殷壽内心想法嗎?
不過也能接受
後面的好多鏡頭真的是為了造勢而造勢
皇後想殺妲己也不直接殺,非得走下去和人聊家常解簪子,你不覺得人家有戒心嗎
殷壽明明戰力碾壓就是殺不掉姬發,就算沒殺死你也看看你和蘇候是怎麼搏命的,下面都叛亂了就硬要一點一點磨着打
還有堵門的質子也想造反還堵着路,還裝着把弓對準姬發,拖到申公豹開始裝了才放行
(申公豹的配音真的好裝)
很多很多,明明可以直接單刀直入的叙事,一定要用配樂和台詞起勢,又拖沓又生硬
雖然可能是劇情單薄的原因,隻能以造勢更好的帶動情緒,但起的太多一方面顯得劇情有些不合邏輯,一方面顯得人物很弱智
造勢的電影很多,但有些用情懷起勢像是《複聯4》《頭号玩家》《加勒比海盜3》的終戰,有些靠緊張的劇情像是《流浪地球2》裡倒計時點火和《寄生蟲》中主人打電話要吃烏冬,都能很好的帶動整個電影的氛圍
對比之下,《封神》的氛圍營造太單薄了,沒有達到讓人腎上腺素飙升的水平
總體來說,《封神·朝歌風雲》不能算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不過整個故事還算及格(因為也沒有這方面的情懷吧)
我國的神話電影中似乎是裡程碑式的制作?(我看的很少,我姐是這麼講的)
希望第二部能拍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