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部節選自我看的一篇文章,網址如下:Feminist Aesthetics: Epistemic Justice a... mygoddesscomplex.com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或準備上來就杠的朋友建議先通讀全文)

...

↑這是對Anthony Burgess的原作《發條橙》的評價:

性交易、厭女症在burgess的世界裡司空見慣,女性的身體隻是“在兄弟們之間傳來傳去的商品”。

...

↑還是對小說的評價:《發條橙》裡沒有真正的女性角色,那些說話的東西隻是菲勒斯中心主義(陰莖中心主義)故事的催化劑。

...

↑對庫布裡克的電影《發條橙》的描述:電影中,那個住在古房子裡的養貓女角色被改得比小說裡的年輕,而且她的出場畫面變成“怪異的瑜伽動作”、被陰莖和性裝飾物環繞,這誘導觀衆認為這個受害者活該,她巴不得被人強奸。

...

↑還是這張圖,大意是說庫布裡克以原著的暴力為自己的電影作辯護,但電影裡有意設置了使女性更加色情化的成分:開頭被團夥強奸的女人在小說裡隻有十歲,而且既沒脫衣服,乳房也沒發育。電影裡的卻有意換成了成熟女性,這更貼合大衆腦袋裡“性成熟的”“理想的”女性規範。然後就是貓女的年齡被削減,然後被安上色情意味,讓觀衆感覺她本來就淫蕩,如此一來她的死法就多少帶點“死不足惜”。這些都是電影的安排,所以,庫布裡克的辯護并沒有說服力。

...

↑電影中,對女性身體的物化被一層層糖衣炮彈所覆蓋,讓女人對之無視,甚至把它浪漫化,這伴随着對性暴力的幻想。

...

↑上上張圖裡說的就是,作為人的女性在這個故事裡直接被省略的情況。這讓女人保持沉默,不把自己的身體視為有價值的人,而隻是當作審美的客體。

上述例子都涉及了女性身體,主要是為了推動男性叙事向前發展,但是小說《發條橙》并沒有忽略強奸的破壞性這一事實。而庫布裡克他們的電影,卻把這一點加工得性感化、浪漫化,然後消解這種破壞性。

以上是文章主要觀點,這篇帖子的工作隻是粗略的搬運和翻譯。僅供大家讨論。

(本來這篇是發在話題裡的,但話題沒法分享到别的平台,就發在這裡,看影評的朋友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