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還是覺得你最好》這個挫氣片名與抓馬的劇情介紹時,第一反應是黃子華又給我整了什麼狗血戀情戲碼?而帶着助養孤寡老人做養老慈善的心情走進影院後,沒想到這其實是一個披着俗套愛情的皮,内裡卻暗藏玄機的港式溫情喜劇。場景從頭到尾幾乎沒離開一個“有福叉燒”的家,一張六人飯桌,主創想濃縮的是一個跨越香港新舊時代、獨具港式特色的家庭變遷與人生成長故事,極緻的“螺蛳殼裡做道場”。雖然故事講得稚嫩,還是能看出電影真正想表達的不是愛情,而是以來自不同“破碎家庭”重組的三兄弟關系【分别代表70.80.90的代際差異與理念隔閡】隐喻香港颠沛跌宕的城市命運,告訴香港人是時候告别對舊時代的一味懷舊留戀,要走出去,走遠些,放開眼界,開闊格局,去接受擁抱更豁達的新獅子山精神。能感受到主創有反傳統港片主題與情感套路的新時代思考與理解在裡面。所以電影本身7分,我願意多加1分港片迷情感分。

我也不認為這是個“爆笑”喜劇,當然笑位還是很密集,但更多的笑點是懂粵語或有相關生活背景的人get到梗時的會心一笑,感覺粵語地區觀衆共鳴會更多。比如裡面的萬物皆可疊字,如果我不是黃子華粉絲會覺得不好笑,但因為知道導演是子華同擔????,能一秒領會這是來自子華棟笃笑裡的經典梗【情侶疊字昵稱之鐵達尼極限】,此中彩蛋般的意趣外人不能道也。【就像粉絲跟偶像熱戀期也會喊寶寶~鐵達尼極限理論對男女關系的解構絕對精彩!】【雖然但是,我第一次聽到粉叫黃子華寶寶也是瞳孔地震!】

【以下劇透,慎讀】

我有一個大膽暴言:這是個在老套的愛情親情故事僞裝下,大哥的前女友現女友兜兜轉轉皆是過客,最後發現他真正深愛的是他美人繼母的小媽文學![二哈]大哥身上有很重的戀母情結,老豆作為親爹卻是缺位的,他一直放嘴邊念叨的家訓是“阿媽話”,阿媽走後他男媽媽一樣把屎把尿(字面意思)把兩異父異母+同父異母的弟弟拉扯大【書架上一系列《男孩的情緒管理》】,即使二弟大逆不道“勾義嫂”都隐忍沒動手,卻在弟弟罵“我老母不是你老母”時徹底爆發~這種種迹象如果都不算愛[doge]

全片最驚豔的是最後出現的母親形象,不是傳統概念的老母親,而是烈焰紅唇複古摩登女郎,“你以為阿媽說的都是對的?我以前做夜總會喳!”如此霸氣、性情,閃閃發光,她是香港光輝燦爛黃金年代的化身,也是大哥記憶裡永遠美麗性感、永遠個性自我的獨立女性象征,那額頭落下的一吻,瞬間融入維多利亞港海風夜色中,是整部電影最高光時刻,那一刻,愛過這光輝都市的人怎能不真情奔湧,思緒萬千。

我也喜歡電影中的女性人物塑造,擺脫了傳統中式刻闆印象,你以為的:“在家吃着飯突然出現的前女友成了我弟現女友,還要住進我家跟我舊情複燃?”“我的網絡性感女神竟是大哥私生飯,認識三天就要睡粉同居?”三角六人大亂鬥、小紅書寫手式修羅場;

實際上:沒有什麼雌競扯頭花的俗濫關系,林明祯演的走清純性感路線的網紅女神,傳統影視劇裡這種人設常常淪為“綠茶”,但這部戲裡她毫不傻白甜,是個熱愛生活善于觀察洞悉人性的高情商可愛女孩,她不是來破壞這個家,是來加入這個家的,是疏導厘清亂如麻六人關系的潤滑劑;王菀之家庭主婦形象與三弟青梅竹馬十幾年戀愛,卻彼此不理解對方的理想,最後在烹饪美食中找到人生方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原來我一個人也可以自由快樂不需要與你分享,有玩偶之家娜拉女性覺醒那味了,非常驚喜;廖子妤更不用說,美出了全片高光;鄧麗欣是職業女性帶一些神經質港女形象,子華以前的經典搭檔dodo,ada都是這一型,宛宛類卿????,但可惜她不擅長駕馭喜劇節奏,跟子華太有個人風格的表演不太合拍,反而跟張繼聰比較搭。

黃子華演繹的大哥,是個幾十年不願走出屋企的傳統中年男人,在傳承父輩的一套家庭規則體系裡運轉,約人吃個飯都隻想去樓下的沙爹牛肉店,愛發短信和色盲設定也有居安一隅,封閉内心,不敢直接溝通,不願開放自我的桎梏感,但他溫柔,細心,沒有油膩爹味,講道理,有同理心,加上戀母情結,一切表演都很黃子華,而最後的觸動點在于他終于接受到人不能不改變,無論是過時的情感還是人生,香港也不能永遠活在時代icon的刻闆設定裡,不會做好吃的叉燒又如何,“老豆做的叉燒也可以很難吃”“别人覺得冇福也冇所謂,懂的人心裡知道有福就得咯”“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這灑脫,包容,開放,豁達的人生态度,才是香港精神,也是他想表達的主題。

回來的車上,跟好友聊起2018年去香港看子華的最後一場棟笃笑《金盆啷口》,早上在街角的茶餐廳吃飯,夥計告訴我們這是最後一天營業,他們就要閉店了,那些熟悉的、舊日味道與記憶正在消失,但那一天的餐蛋面還是那麼美味,每個來來往往的街坊還是彼此談笑風生聊着家常,一切那麼甯靜美好,雲淡風輕,陽光正好。這才是我懷念的香港,不耽于過去,無懼于未來。此後世事風雲變幻,誰曾想如此多難關難過,回首望太平盛世,能偷得浮生片刻歡樂,都算是幻海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