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齡剩女,春節的壓力那是非常大。不過今年,我看了一部劇,突然覺得焦慮少了很多——這部劇就是充滿了閩南風情,有笑有淚有治愈的《俗女養成記》

...

女主陳嘉玲,39歲,從台南到台北打拼,是個“北漂”。和普通人一樣,她沒有大富大貴的出生,也沒有花容月貌的顔值,就連特長也有點搞笑,比如在拍照的時候“閉眼”。
盡管設定很“都市”,但這部劇卻别出心裁,因為——這個看上去簡直是獨立女性範本的“北漂”,辭掉工作、悔婚,毅然決然的回到了闊别20年的家鄉,當起了一個一事無成的女loser。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逃回去的,但看完劇,我卻特别理解她。

陳嘉玲回家的原因,看上去很簡單,在大學前男友婚禮上,她喝得大醉,害怕孤獨終老,一沖動,就跑去跟男友求婚,可是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好像是可以擁有自己的家了,但強勢的婆婆加上媽寶男老公,這個家又有點令人窒息。

...

公司裡,她多年的特助經驗,最大的發揮領域是幫忙掩飾老闆的出軌,在老闆和老闆娘中間疲于奔命,閑暇了還要服侍小蜜去看樓,專業特助成了專業擦屁股特助。

在這樣的生活裡,陳嘉玲就像生活裡的我們一樣,努力去接受,去平衡。直到有一天,未婚夫追到公司抓情敵,兇悍的老闆娘殺到公司抓情婦,她站在混亂的旋渦裡,徹底爆發,于是她抛棄了一切,仿佛賭氣一樣,坐上了回家的車。

...

可是,這真的是逃跑嗎?我想不是的。

都說人是社會動物,

我們也确實一直活在他人的目光裡,

關于成功,

社會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标準,

讀書、就業、結婚、生子,每個年齡都有任務,

而一個人,

如果沒有一份好學曆、好職位,

一張能發朋友圈的工資條,

或者,沒有美滿的婚姻、懂事的萌娃,

好像就輸了。

我們拼命努力,

去成為赢家,

有的時候會忘記,

赢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甚至會忘記,

其實人生并非簡單的輸和赢、失敗和成功。

我想,當陳嘉玲站在一片混亂的公司裡,面對突然陌生的未婚夫,那一刻,她一定也和我們一樣,突然發現,按部就班的人生、看似标準的生活多少有點問題,這個好像沒有錯,但是又好像不太對的婚姻,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東西。

又或者,她僅僅是在那一刻,希望有一個可以喘氣的地方吧,需要一點點時間來厘清自己。所以,這場撤退看似狼狽,卻好過繼續麻木浮躁的生活。

不管怎麼樣,她踏上了回家的路,這部劇最讓我喜歡的是,明明是一個怎麼看怎麼傷心的事件,愣是用一段搞笑的心路曆程讓我開開心心的看了下去。

...

回到家的陳嘉玲,一開始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感到不安,也動過再回去拼搏的念頭,但在家鄉悠閑的空氣裡,她漸漸看到真實的自己。
她清楚的看到,自己悔婚的原因,其實并不是婆婆,而是相戀4年,同居3年之後,兩人之間早就隻有習慣,沒有愛了。她也不是受夠了老闆和老闆娘,隻是發現,自由的呼吸,比體面的薪水要寶貴。
她意識到,人生不是看上去體面的婚姻,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忙碌,隻是那答案到底是什麼?她也不知道,于是想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找找看,僅此而已。

後來,有一天,她看到童年的“鬼屋”正在出售,價格與她的存款一模一樣,那一刻,她感受到了類似命運的召喚,她決定買下那棟房子,開啟新的人生。

童年的時候,鬼屋是她最恐懼的地方,長大之後,她對童年的自己說:“其實這裡一點都不可怕,進來看看吧。”

這句話,特别的奇妙。

...

北漂多年,我身邊,包括我自己,

其實都是陳嘉玲,

在巨大的、繁忙的都市裡,

我們有的選擇了工作,

有的選擇了婚姻,

也有的選擇了撤離,

無數次,

我們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眺望人生,

像極了童年的孩子,

眺望一棟鬼屋。

那想象中的鬼屋,

也像極了現實的生活,

當我們站在門口,

想象自己一事無成,

無業、未婚、存款清零的時候,

那鬼屋就變成了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

可是啊,

當我們真的踏進去,

就會突然發現,

一切好像又沒有那麼可怕,

原來人生沒那麼難,

我們也沒那麼糟,

抛開輸赢、

抛開成功的定義,

人生還有很多面,

有快樂,

有自己,

有大口大口,

自由的空氣。

就像劇裡的那段話,人生很長,長到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人生很短,短到我們不應該去勉強和讨厭自己,有的時候,放過自己,才能迎來海闊天空。

...

歡迎關注:一切有關生活、女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