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說去看一部意大利主旋律電影,《明天還有夢》(There's Still Tomorrow)。
不久前參與一個podcast節目時,有位朋友正好提到過這部電影。我不知道它講什麼,但知道它大概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於是我說,女性主義也成主旋律了?
看完之後,尚未起身離場,我趕緊向她表達認同:太主旋律了。
女主角經歷過男權壓迫帶來的所有苦難、掙紮之後,她選擇勇敢地跑出丈夫的轄地(家庭),去參加意大利在二戰後的第一次投票,那也是意大利第一次給予女性投票權。電影有一些歐美諷刺小說的影子,對人物描寫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不管人物身處上流抑或基層。然而,直到最後,電影卻忽然換上另一種非常「正能量」的表達手法,去表達一些幾乎命題式作文一樣的觀點:民主賦予女性力量、投票就是對父權最好的抗爭。
在人類歷史上,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女性投票權都理所當然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但女主角從逆來順受到堅定勇敢的轉變,電影採用了極為簡化的方式處理。最後那一場戲的力量實在不足以承接住前面對男權的描寫和諷刺,整部電影對民主、女權的歌頌就因而略顯幼稚。事實上,隻要換一個主題,這部意大利主旋律電影和中國主旋律電影並沒什麼分別:一個女性在封建舊社會受盡欺壓,新中國成立促成她政治覺悟飛越式進步,申請入黨,最終成為了革命女性。
有意思的是,有一場丈夫毆打女主角的戲,和最後那場女主角投完票後擡頭直面丈夫的戲,負能量與正能量,居然都用了歌舞這種虛幻的方式去演繹,像極了中國樣闆戲。「明天還有夢」,一切都是夢。我以為,在女主角請求下,美國軍人去炸了她未來親家所經營的咖啡館,也應該是一場浪漫的夢,但之後劇情的發展卻又似乎證明那並不是一場夢,親家失去了咖啡館失去了一切,而女主角丈夫也正因此退掉了女兒婚事。
這不應該視作女性電影的典範,否則,就好像女性電影隻能作這種簡單的表達(《Barbie》亦如是)。我甚至以為,那種簡化的正能量表達手法,恰恰就很男性一一大是大非勝於一切。
二戰戰敗國的主旋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女性的第三種出走
最後的職員表,媽媽是沒有名字的,隻是一個「女人」;爸爸也沒有名字,隻是一個「男人」。他們所代表的,即使不是傳統東亞家庭裡的大多數女人和男人,卻也是足夠典型的。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小麗很可能成為又一個「女人」。電影在一開始便用頗具巧思 ...
不宜細品:長安的木棉花也是《長安的荔枝》
這個故事的前提就難以說服我。皇帝就算荒謬,他要嶺南的荔枝畢竟也是為了討好心愛的貴妃,必定隆而重之,派個團去嶺南拿,怎會隨便叫太監找個倒黴蛋去就算——昏君反倒對這些事特別上心。即使下面的人敷衍,也不敢敷衍至此吧。你以為最後貴妃吃不上新 ...
伊朗人沒有等到的果陀
劇本甚好。發生在伊朗鄉間道路一場小小的、無人傷亡的交通意外,牽扯出多年前的一場政治迫害。受過同一個特務人員酷刑摧殘身心的角色此後紛紛登場,還有本來與事件無關卻因未婚妻而被捲入其中的「沉默大多數」。每個人的性格又不一樣,既製造了戲劇衝 ...
資本主義與男性尊嚴
《選擇有罪》改編原著是美國犯罪小說《The Ax》,2005年已有法國版改編電影《求職攞你命》(Le couperet),由Costa-Gavras執導,譽為法國黑色幽默電影的經典之作。據說導演樸贊郁最初想在荷裡活拍攝,但項目未能成 ...
《風林火山》:香港電影寒冬的一場騙案?
《風林火山》:香港電影寒冬的一場騙案?都說麥浚龍在模仿王家衛。連正版王家衛都愈來愈搞不掂,一個冒牌的王家衛能好到哪裡去?問題是《風林火山》其實能找到不同導演的影子(我甚至覺得他想模仿銀河映像多一些),唯獨找不到麥導演自己的風格——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