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北朝鮮産生了巨大的興趣,上周讀完了《我們最幸福》,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在以前早就讀過的文學作品裡出現過(《美麗新世界》《1984》《使女的故事》。
今天到油管找到唯一被獲準到北韓拍攝紀錄片的南韓導演作品來看,剛打開就哭了十分鐘。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開頭沒有任何渲染,我隻是在打開片頭的那一刻突然淚崩。然後,在觀看這部經過事先安排的紀錄片過程中,我還是忍不住又哭了很多次。
讀《我們最幸福》的時候,顯然就知道這本書無法還原一個真實的朝鮮,隻能貼近那個時代進行一些局部叙事,但它還是幫我在頭腦中構建了一個“空中的”、“模糊的”朝鮮印象。
再回到紀錄片上來,沒有任何尖銳的問題,而是由人切入、由人結束,呈現了一個局限範圍内的半景,但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東西。在習以為常的政治思想浸染下,明顯有人再怎麼努力僞裝也無法做到完美。信仰者和不信者都在“高歌”,每一天。除了這些,不得不留意整潔到一塵不染的街道、教室和家,究竟是赤貧還是習慣?是否真如他們所說有足夠的食物?為什麼人們瘦得臉頰深深地凹進去?這些都讓我有理由保持懷疑。
然而,北韓人民淳樸的聲音和氣質,還是給我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活在一個幾乎與現代科技隔絕的空間,北韓,就好像時代的異類,在無法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他們也因此收獲了别的益處。至于人人平等和美好奮鬥,則是另一個精彩的謊言。
“他們在等什麼?又或者什麼都沒等。”片子裡這句話和這個鏡頭令我久不能忘。南邊和北邊的民衆和領導人都希望統一,但各自占着不同的“據點”,想要達成共識又談何容易?
在分裂成許多個國家的地球人世界裡,難道我們不都是另一個“北韓”和“南韓”的表征嗎。地球人共享一個家園,千百年來卻無法自如地互通有無。家有家的界限,國有國的邊疆。哪一步的完全跨越,都遙遠到近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