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檔紮堆的都市劇中,湖南衛視《深情眼》以黑馬姿态沖出重圍。這部由張予曦、畢雯珺主演的26集都市情感劇,用反套路叙事與多維度治愈的創作理念,為觀衆呈現了一部兼具爽感與深度的品質佳作。
一、職場與情感的雙重突圍
劇集開篇即以高濃度戲劇沖突抓人眼球:張予曦飾演的都市白領葉濛遭遇事業滑鐵盧(客戶被搶)、情感背叛(閨蜜撬男友)的雙重打擊。與傳統偶像劇中“等待救贖”的女主不同,葉濛選擇正面硬剛——會議室裡反手薅下綠茶同事的假發,相親局上翻窗遁走,将當代職場女性不憋屈、不妥協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緻。這種帶刺的真實感,恰好切中觀衆對懸浮劇的審美疲勞。
二、懸疑線與情感流的交響
劇作突破甜寵框架,暗藏懸疑叙事暗線。母親車禍現場的戒指疑雲、李靳嶼耳機裡循環的急救錄音、小鎮書店藏匿的病曆檔案,諸多細節編織成一張細密的懸念網。畢雯珺飾演的男主不再是傳統霸總,其破碎感眼神與刻意疏離的肢體語言,與張予曦外放式的勇敢追愛形成張力十足的對手戲。當葉濛直球告白“我不嫌你小”,李靳嶼眼底閃過的痛苦掙紮,将成年人的愛情博弈推向新高度。
三、視覺美學與時代隐喻
劇組用電影級鏡頭語言構建叙事場域:榕城氤氲的晨霧、波光粼粼的海岸線、逆光中交錯的剪影,與都市鋼筋森林形成鏡像對照。服化道細節更是暗藏巧思——葉濛從寫字樓精緻套裝到小鎮棉麻襯衫的着裝轉變,隐喻着現代人從内卷到自洽的精神遷徙。這種影像符号的隐喻系統,使劇集超越單純言情範疇,成為觀察當代青年生存困境的棱鏡。
四、社會議題的溫柔叩問
在密集的笑點與淚點之下,劇集對30+女性生存現狀進行深度探讨:職場性别歧視、催婚壓力、小鎮熟人社會的窺視…葉濛與鄰居大嬸關于“剩女”定義的對話堪稱高光片段。“我不是超市貨架上的臨期食品”,這句台詞在社交媒體引發百萬級共鳴,彰顯劇作對女性價值評判體系的重構野心。

截至7月25日,《深情眼》已連續三天穩居衛視收視榜首,芒果TV播放量突破1.2億。該劇的成功印證:觀衆從未拒絕愛情叙事,隻是厭倦了工業糖精包裹的空洞人設。當創作者真正俯身傾聽時代心跳,用真誠創作代替套路堆砌,市場終會報以熱烈回響。期待後續劇情在懸疑鋪陳與情感深耕上持續發力,為國産都市劇樹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