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問世以來,《反家庭暴力法》已經實施了五年多。
但在這份萬衆矚目的法典,卻因執行力不足,未能有效地阻止悲劇的發生。與家暴有關的極端暴力事件,依然頻頻出現:山東女子方洋洋遭丈夫一家虐待緻死,被前夫燒死的藏族姑娘拉姆,美妝博主宇芽遭遇家暴......
每次看到此類事件,我都深有感觸,因為我母親離婚前也曾身處家暴之中。
我父母是大學同班同學,經自由戀愛走到了一起。在親朋好友的眼中,他們一直都是“天作之合”:女方是當地重點大學的老師,男方在外企就任高薪職位,孩子也成績優異、乖巧懂事,還奢求什麼呢?
殊不知,在這和諧的表象背後,還有着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最嚴重的一次,我母親被打斷了兩條肋骨,我胳膊被硬物割破縫了五針。
就算鬧成這樣,他們也一直沒有離婚。母親為了我,總是一拖再拖,直到我考上大學,才牙一咬、心一橫,正式脫離苦海,達成離婚。她以為,離婚會影響我的成長。然而,她不知道的是,我曾在心裡默念過無數遍,希望他們能早早離婚,各自安好。
很多人都覺得我母親拖這麼久才離婚,多少有些“矯情”。但其實,她整個人的狀态,是非常孤立無援的。同時,她又心存僥幸,奢望我父親會有變好的一天。結果,她的奢望一次次落空,最終變成了絕望。
因為有過這樣的家暴經曆,所以當我在影院看到《完美受害人》這樣一部電影時,我本身是非常震驚的——既震驚于它對家暴場面的慘烈還原,又震驚于它對家暴受害者的精準描摹。
看完之後,我感慨良多,決定化身自來水,來跟大家來好好地聊聊它。
據悉,該片是國内首部反家暴題材的懸疑破案片。導演楊泷傑,是一位初出茅廬的青年導演,該片是他導演的處女作。
雖是處女作,但該片拍攝的卻并不生疏,導演對探案推理和社會警示做出了微妙的平衡,在不失懸疑的情況下,講了個内涵深邃的傷痕故事。

影片的懸疑感,做得非常紮實。它用101分鐘的片長,構建了一個迷霧重重的連環命案,通過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将觀衆代入其中。
剛開場沒多久,影片就相繼拉扯出了兩宗命案。此後,警察與兇手展開了貓捉老鼠式的緻命追擊。其間,高能燒腦、快感連連,不但劇情出現多次反轉,而且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也不斷置換,用大量的謎團牽扯着觀衆的心。不看到最後一秒,根本猜不到結局,沉浸感極強。
同時,片中啟用的實力派演員,也奉獻了爐火純青的演技,于舉手投足間,充滿戲劇張力。其中,尤以李乃文飾演的男主姜峰,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将一個看似不羁實則内心細膩的神探形象塑造的嚴絲合縫。

此外,該片對家暴問題做出的剖析,對受害者做出的人文關懷,也非常值得稱道。觀影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被它感動到落淚。它用一個複雜的推理故事,講述了一個至情至性的互助故事:女主辛淇和少年關勇,都是深陷家暴的不幸受害者。他們互相關懷,彼此攙扶,一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治愈時光。
雖然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但類似的經曆卻足以産生共情。辛淇對關勇做出的照料,像極了母親對我做出的照料。她們都在暗夜裡,為遭受家暴困擾的孩子們,送去了一束難得的希望之光。一如片中台詞所說:“我們經曆了糟糕的過去,不該再面對糟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