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蘭·德龍希望以安樂死結束生命的新聞引發熱議。
現年86歲的阿蘭·德龍在2019年經曆了雙重中風的他,對媒體表示贊同在患上不可治愈疾病的情況下安樂死:
“在一個特定的年紀、特定的時刻,一個人應該有權平靜地、在不用經曆治療的情況下解脫,這才是符合邏輯的、自然的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人有死亡的權力嗎?一個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有權選擇安樂死嗎?
這是一個充滿争議的話題。
有人覺得安樂死使人有選擇死亡的權力,對病痛中的人是種解脫;
也有人覺得安樂死會讓絕症患者産生應該去死的自責,人們應該幫助他們活下去而非幫助他們死亡。
雙方各執一詞,都很有道理。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贊同安樂死合法化。
在歐洲,隻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安樂死是合法的。
在英國,鼓勵或協助自殺為刑事犯罪,将被處以最高14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有一個英國人卻堅持要為自己實施安樂死。
57歲的西蒙·賓納在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後,與病魔展開了近10個月的抗争,之後前往瑞士的一家機構實施了安樂死。
紀錄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跟拍了西蒙從決定到實施安樂死的全過程,記錄了他人生最後的時光。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

豆瓣評分9.2,超過6成觀衆打出五星好評。

在拍攝影片的六個月前,57歲的英國人西蒙·賓納被确診得了運動神經元病。
絕症,他的壽命隻剩半年到兩年的時間了。醫生也沒有任何辦法能減緩發病或改變預後的方法。
在西蒙确診患上運動神經元病後,他就決定要麼自殺、要麼以某種方式安樂死。
最終他決定去瑞士接受安樂死,日期就定在生日11月2日那天。
于是西蒙聯系了在瑞士巴塞爾的醫生艾瑞卡·帕特裡夏,希望她為自己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的過程其實并不複雜,将一種麻醉劑粉末溶解,注射進患者體内,濃度是普通麻醉劑劑量的30倍。
如果患者注射半克,就可以實施大型手術了。
如果說安樂死是什麼感覺,艾瑞卡·帕特裡夏醫生的回答是:
感受不到任何疼痛,也感受不到恐懼,什麼都感受不到,人就在昏睡中離世。
整個過程隻需要幾分鐘,30秒就可以讓患者熟睡,大概四分鐘之内,患者的心髒就會停止跳動。
在瑞士,并非任何人申請安樂死都可以,醫生需要判斷患者是否符合條件。
要求必須身患某種疾病,必須神志清醒,必須經過深思熟慮。

在患病前,西蒙·賓納是個性格開朗愛好交際的人,一直是朋友圈中的焦點。
他也很有領導能力,在公司擔任運營總監,管人事、組織會議,幾乎什麼都管。
西蒙還有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妻子黛比、繼女漢娜和她的孩子們、還有一個女兒佐伊住在德國。
患病之後,西蒙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或者說坍塌。
運動神經元病是種很可怕的疾病,相當于一個人逐漸喪失身體控制力的過程。在半年到一年間,患者的語言功能會每況愈下,直至徹底喪失。
他們的手臂将完全癱瘓,腿部也會越來越無力,最後隻能依靠拐杖才能走路。然後是助行器,接着是輪椅。
但最終真正讓他們喪命的是呼吸困難,因為控制膈肌的肌肉會受到影響。

患上運動神經元病的人中,隻有1%會選擇安樂死,大部分病人還是選擇姑息治療。
因為這種病不像有些絕症讓人疼痛難忍,它是一點點剝奪人的行動能力。

姑息治療的前期會給患者實施無創通氣,也就是戴上氧氣面罩。
但總有一天氧氣也會失去作用,為了消除恐慌感和呼吸困難,醫生會給患者使用嗎啡。雖然嗎啡也會縮短病人的壽命,相當于“慢性安樂死”。
但法律規定如果用藥是為了減輕痛楚,即便會縮短病人生命也是合法的。
患上運動神經元病後,這種沮喪難以形容,原本極富語言天賦、擅長四種語言的西蒙正在逐漸喪失語言能力。
他的外孫已經開始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而他能做的隻有把要說的話寫下來,讓别人替他說。
疾病對他的影響是殘酷的,他開始變得口齒不清,肢體也逐漸不協調。
西蒙在日記本上寫道:太讨厭了、很丢臉、很無助。

然而,妻子黛比對西蒙選擇安樂死持反對意見。
她也不想陪西蒙去瑞士實施安樂死,兩人在這個問題上産生了激烈的矛盾。

黛比認為,安樂死不是正确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她不相信西蒙真的想“離開”。
幾年前,西蒙和黛比的小女兒特洛伊,15歲時确診身患罕見的骨癌,在治療了3年後離世。
特洛伊曾在病痛發作時,請求黛比殺了她。但經過治療緩解之後,特洛伊又會為之前說的話道歉。
所以有時很難界定病患求死的意願,究竟是不是一時沖動,畢竟死亡是沒辦法後悔撤銷的。

對于西蒙選擇安樂死的做法,黛比感到痛苦,
她希望西蒙也可以像特洛伊一樣配合治療,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黛比認為西蒙雖然行動不便,但她可以照顧他幸福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光,沒有必要提前結束生命。

然而西蒙卻看得很開,他已經預料到病情的發展會導緻他最終連基本的自理都做不到,那種完全喪失尊嚴的狀态是他所無法接受的。
西蒙認為,出生和死亡都有它的時刻,而現在是他希望的死亡時刻。
如果患病是他所無法控制的,至少死亡時間是可控的。

西蒙認為自己已經想清楚了,他就是要選擇結束沒有尊嚴的生命。
妻子黛比卻認為西蒙誇張了身體狀況的惡化速度。
她認為西蒙隻是害怕失去自理能力,西蒙說不是害怕,而是不願意。

黛比甚至将情緒指向了醫生艾瑞卡·帕特裡夏,用幾分愠怒的語氣質問她為什麼會熱衷為别人安樂死。
醫生艾瑞卡·帕特裡夏卻冷靜地回答:西蒙已經不是孩子了,他是深思熟慮理性判斷之後做出的決定,而黛比作為他的妻子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然而她也深深理解黛比的痛苦,關于安樂死這件事,總是留下來的人比選擇離開的人更痛苦。
西蒙并非沒有猶豫過,他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人,他需要對身邊在乎他的人負責。由于黛比的反對,西蒙每天都在心裡反複權衡安樂死到底對不對。

與此同時,西蒙的病情還在加速惡化。
他的雙手也逐漸失去知覺,不久他就無法寫字了,失去這唯一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終于有一天,西蒙徹底崩潰了,他在家試圖上吊自殺。
黛比不忍心西蒙這麼痛苦,她趕忙打電話給艾瑞卡醫生,詢問可不可以将安樂死的時間提前到10月。
為了讓西蒙在臨終前感受朋友圍繞的快樂,黛比決定舉辦一次餐會,在請帖中将安樂死提前的消息通知給了西蒙的朋友們。
日期從11月2日提前到了10月19日。

西蒙認為自己的生命最多隻能撐到明年1月,但現在離開至少還能保留最後的一點體面,他不想讓親朋好友看到他無法交流又無助的樣子。
當别人問他是否害怕時,他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怕。
自從目睹過西蒙歇斯底裡尋死的一幕,黛比這才理解了他有多絕望,她決定陪西蒙去瑞士。
黛比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你還是得遵從他們的選擇,我很高興能和他相遇,死亡不會改變我們共同擁有的那些美好。”
到了臨行的日子,黛比和朋友們都來陪同西蒙前往瑞士。
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着坐在輪椅上的西蒙,都很明白這就是最後一面了。繼女漢娜忍不住摟着西蒙痛哭失聲。
到達瑞士後,在實施安樂死之前,西蒙還必須通過另外一位醫生的評估。
醫生再次強調:“一旦開始輸液,你會死,而不是睡着。”
與西蒙交流之後,他認為西蒙沒有抑郁傾向,而且是自己做的決定,準許通過他的申請。
安樂死的整個過程将由西蒙親自動手打開輸液開關,直到最後一刻他都可以反悔。
到了實施安樂死的日子,西蒙在病床上躺好,輸液設備也一切就緒,就等他的一個動作,生命就會畫上句号。
艾瑞卡醫生最後再向确認了一遍他的姓名、年齡以及安樂死的原因。

接着西蒙拿出手機播放提前錄好的遺言,是嗓音與他相似的配音人員根據他手寫的文字錄制的。
西蒙在遺言中表達對家人和朋友的愛,以及一份深深的歉疚。
當陌生又熟悉的錄音播放結束後,西蒙毫不猶豫地打開了輸液開關……

目前世界各國對安樂死都有嚴格的限制,在大多數國家都被禁止。
隻有荷蘭、瑞士、比利時、盧森堡等少數地區允許安樂死,并且要求患有無法治愈并極度痛苦的絕症才可以申請。

生命很珍貴,而死亡也同樣是每個人都将面對的最後一課。
而對一些患有絕症的人來說,短暫的人生隻剩下無盡的痛苦,安樂死可以結束這種痛苦,也讓他們得以保留最後的尊嚴。就像西蒙說的:是種解脫。
然而,安樂死背後涉及的法律以及道德問題十分複雜,“合法自殺”的邊界在哪裡,直到今天仍在争議之中。
西蒙的抉擇涉及法律、道德、情感等各個層面的困局,恰恰反映了安樂死一直以來受到争議的各個方面。
無論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安樂死,看完這部影片,可以肯定的是,你會更加珍惜生命以及愛你的人。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