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中,既有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怡然娴靜,也不乏為人類所恐懼的崇高力量。

深海、峽谷、雨林,當然還有火山。

迸發而出的岩漿,吞噬生命的火舌。

...

...

面對火山,大多數人都是敬而遠之。

卻有這樣一對夫婦:

他們對火山的愛同岩漿般熾熱,他們兩人之間的愛,同火山般絢爛。

譜寫出了一曲,關于火山的摯戀詩篇——

火山摯戀Fire of Love導演: 薩拉·多薩編劇: 沙恩·鮑裡斯 / 艾琳·卡斯帕 / 喬瑟琳·查普特 / 薩拉·多薩主演: 米蘭達·裘麗 / 卡提亞·克拉夫特 / 莫裡斯·克拉夫特上映日期: 2022-01-20(聖丹斯電影節)片長: 98分鐘

...

冰冷的世界中,時間凍結。

世界上有一團火,火裡住着一對愛人。

...

影片從1991年6月2日開始,那是這對愛人生命的倒數第二天。

如果要為“天生一對”找一對代言人,卡蒂亞與莫裡斯絕對是不二之選。

...

卡蒂亞從小,便與尋常女孩不同。

在别人還在拿着洋娃娃過家家的時候,去意大利看火山就成了她兒時的夢想。

如此叛逆的卡蒂亞,一度被父母送去了專門管教女孩的學校。

...

莫裡斯也是如此。

離經叛道的他,自從七歲見到第一座火山,其視作是一生的追求。

...

二人相識于史特拉斯堡大學。

在卡蒂亞19歲那年,他們在校園的長凳上遇見。

面對二人共同的熱愛——火山,他們更是能坐在咖啡館中從天亮聊到天黑。

...

在地球的一個小小端點,兩個渺小的個體相知相識,并且約定永不分開。

當然,最後也的确遵守了他們之間的諾言。

...

60年代的法國,風起雲湧,存在主義思潮興起。

他們一同經曆了“五月風暴”,并堅定不移地走到了隊伍的前列。

然而對于現實的不滿随着1967年,美國戰鬥機在南越投下兩枚炸彈。

越南戰争的開啟達到了頂峰。

...

莫裡斯說:“因為火山遠超乎了人類,成為我們想追求的目标。”

二人參與反戰遊行後,雙雙陷入了對人類失望的情緒之中,并義無反顧的走向了自然。

...

1970年,二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從那時開始,他們的人生隻有火山。

在觀察的早期,熱愛可以抵消一切困難。

就像片頭那樣,車子抛錨是常有的事。

除了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他們連防護服也沒有。

穿着長褲爬上去,下來時卻隻剩下了短褲和内褲。

...

然而二人的一腔熱血,也足以與火山無情的炙熱相抗衡。

莫裡斯說,若能吃石頭維生,他一定會永遠住在山上……

...

他們為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影像資料。

本紀錄片所有火山相關的素材,幾乎出自兩人當年之手。

...

同時,他們還留下了樣本、文字、幾百小時的影像、數以千計的照片。

...

同樣以此為題材和影像資料創作的紀錄片,還有赫爾佐格今年的作品《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

赫爾佐格用更加風格化的手法,與本片一起,共築了卡蒂亞和莫裡斯愛情的“二重唱”。

...

...

卡蒂亞和莫裡斯與他們一同摯愛的火山就一直過着這樣浪漫、惬意、熱血的“三角戀”生活。

探尋火山的秘密終歸是危險的,但他們總能不失幽默的從容應對。

...

...

...

一次,莫裡斯不慎在高溫的泥巴裡燙傷。

卡蒂亞則在一旁興緻勃勃地“取笑”道,“他的皮膚在像洋蔥一樣剝落!”

...

丈夫也不甘示弱。

在觀測時,時不時會有飛濺的石塊,大的重達幾噸,小的也有一兩公斤。

在測試防護服時,丈夫也會毫不猶豫的将石塊砸向愛人頭上搞笑的頭套。

像是隻有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景象一般,他們身穿防護服,在1200℃的熔岩與岩漿前,開心地手舞足蹈。

...

...

...

每次涉險,莫裡斯都會走在卡蒂亞的前面,為身後嬌小的她留下了清晰的腳印。

一步又一步的腳印,不僅是卡蒂亞前進方向的指引。

同時也是整個人類火山探索的道路上的瑩瑩之火。

...

火山學家将火山進行了分門别類,但莫裡斯認為每一個火山都有自己的性格。

...

然而,紅火山的溫柔與灰火山的狂暴是截然不同的。

...

1980年,美國的聖海倫火山爆發。

...

這不是夫妻二人第一次面對恐怖的灰火山。

然而滿地的坑洞,迸發的岩漿,焦黑的土地再一次帶來了震撼。

...

當然還有莫裡斯手中,那盤同為火山研究學家的友人唯一的遺物——

一盤融化了的錄像帶。

1985年,位于哥倫比亞的内華達德魯茲火山爆發。

但當地政府并沒有采納火山學家的警告,認為疏散成本過高,緻使2.5萬人在此次事件中喪生。

...

...

生靈塗炭的哀嚎,友人離去的不舍。

從那之後,莫裡斯夫婦開始緻力于灰火山的專門研究以及火山災害教育普及。

...

...

一段段鮮明的影像,浪漫又恐怖。

像是綻放在地球之上愛意的玫瑰,又仿佛是地獄烈火無情的呼喚。

...

這些既充滿藝術氣息,又具有警示意義的畫面,觸動了人類的心靈,畢竟我們輕視自然良久。

“我知道某天火山會害死我,但我一點也不在意。”

...

影片以二人的去世為開端,我們越走近這一對“火的戀人”,就越對這份炙熱的感情所不舍。

1991年6月3日,回到了影片開始的第二天。

...

卡蒂亞和莫裡斯生前最後的影像

為了追逐火山活動,原本計劃前往南美洲的馬丁尼克島的二人改道日本長崎。

而後在滾滾而來、能夠吞噬一切的火山灰下,二人結束了對火山的探索之旅,永遠的長眠于摯愛的火山之中。

...

然而,他們的心髒雖然停止了跳動,但是他們的貢獻卻一直在綿延。

...

一周後,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内華達德魯茲的悲劇終于停止了宿命般的重演,政府及時地撤離了58000餘人。

而在這次菲律賓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山災害應急處理成功的背後,是莫裡斯夫婦二人孜孜不倦攝制的影像引起的當局的重視。

...

影像記錄了二人所熱愛的一切,卻唯獨沒有記錄下與這個世界告别的片段。

甚至在熱浪席卷之後,他們像是不曾來過般,未留下隻言片語,孑然離開。

...

...

通過湧浪附近的地表痕迹顯示,或許他們臨終前就在彼此身旁,或許他們曾在火山爆發中告别。

向彼此,向火山,向自然,向人類。

...

莫裡斯說:

“當我們遠離了人類,從而重新愛上了人類。

他們因人類的互相傷害因戰争而失望離開,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重獲希望與愛,回過頭來為世人留下有關美與愛的故事。

比起漫長而無聊的一生,我甯願選擇短暫而充滿精彩的一生。”

...

...

*本文作者:淺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