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一、周處是何人

看電影之前,我查了下資料。“周處除三害”的典故出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其作為中國古代“浪子回頭”的經典故事在後世廣為傳播。

公元三世紀中葉,義興陽羨傳頌着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周處(242-297),字子隐,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咨議參軍,父周鲂為東吳名将。

周處年少時身材魁梧,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裡。這位“少孤,州裡患之”的七尺少年,被鄉民與南山猛虎、西氿蛟龍合稱為陽羨城“三害”。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那裡,他突然悔悟,隻身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經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數十裡,終于斬殺猛虎、孽蛟。周處自己也改邪歸正,拜師學文練武,這樣一來城内“三害”皆除。

周處這個人頗具傳奇性,他的人生很難複制。應該說“周處除三害”是個相當棒的電影母題。如果電影能拍出其中的人性溝壑和哲學意味,我認為可以作為華語電影的經典作品,也許能入列《羅生門》那樣的東方話語體系佳作。


二、子彈可以殺人 但無法誅心

我是帶着莫大的期待去看這部被吹爆了電影的,結果前40分鐘的故事情節比較常規沒有超出預期,有些失望。但我認為阮經天的演技可以封神,他就是現代版的周處。

不過,前半部分有一場轉折戲拍得不錯。身患絕症的通緝犯周處去派出所自首,由于犯人太多,他隻能排隊,即使他說自己叫周處,也依然得不到重視。周處看發現自己的通緝排名變成了第三位,一半還被報紙給糊住了。

這場戲讓我想到了阿Q臨終嫌棄圓圈不圓的感覺。周處沒有想自己自首的後果,而是糾結自己排名竟然被超越了。我似乎看到周處内心的小人在咆哮:這是對一個頂級罪犯的完全藐視,不可饒恕。要知道人生到死都要默默無聞的滋味,他周處可不想這樣。

當情節推進到第二部分,周處殺完排名第二名的犯人後,繼續追殺頭名通緝犯林祿和,從這裡開始,我終于進入故事。

林祿和代表鴿,在佛教的寓意裡,鴿子代表貪。他曾犯下50多起槍擊案,殺了6位警察,之後詐死埋名成立邪教組織,轉身成為慈眉善目,解救衆生,信徒擁戴的宗教首領。

周處加入了這個号稱可以抛開世俗獲得安甯的組織。經過多日相處,林祿和的說教似乎真的很有效,周處交出了奶奶留下的所有錢财和一隻手表。當周處身上所有的财務都被裝箱扔進火坑裡,他似乎洗淨了心靈,獲得了新生。

在邪教幹淨明亮的道場裡,林祿和問了一個問題:人死後要去哪裡?一個可愛的小朋友回答是去天堂,因為他沒有做過壞事,連動物都沒欺負過。

然而,天堂太遠,人間罪惡太近。小男孩突發疾病吐了黑汁,周處将他送到了醫生辦公室。小男孩被确診得了絕症。

這裡的一場看CT片子的戲充滿了黑色幽默,這是本劇高潮之一。當周處路過醫生辦公室,看到曾經被自己撕破的胸片又被用來做小孩的胸片時,他很憤怒。他們猖狂到甚至都不需要重新換一張胸片就開始編故事。

披着白衣天使外皮的邪惡醫生對每一個新人都重複着同樣的套路,說他們患了絕症,将不久于人世,然後信徒們接受洗禮,然後心甘情願地掏出所有的财産。這些财産被裝入一個木盒子 然後焚身火爐中。周處識破了騙局,他順藤摸瓜來到一處地下室,發現了那些曾經投入火中的信物:銀行卡、首飾、電子産品等等都被留下了地下室裡。

周處試圖喚醒孩子的媽媽,将孩子送到外面的醫院,然而媽媽已經被邪教侵蝕入腦。媽媽被教徒們蠱惑殺了周處這個叛逆教徒。

然而,媽媽還存有人的良知,她無法向一個對自己兒子有善意的人揮刀,但她又無法拯救兒子,最後隻能殺死了自己。周圍那些鼓動媽媽的人都已經成了怪物,或者說沒有人性的行屍走肉。

然後,孩子可能永遠醒不過來,媽媽被抛屍,周處中槍之後被釘進了管材。然而,故事沒有完。信徒們并不知道周處不是個普通人,他在普通人嚴重也是個怪物。周處撬開了棺材。

重新站在陽光下的周處大夢初醒。他“醒”了,恢複成兇狠獵狗的摸樣。面對獵物林祿和,他毫不猶豫地開槍,然後一擊必中。然而林祿和的思想死而不僵,他屍體都涼了,那些至死不渝的信徒們依然搖擺着身體面帶着虔誠反複吟唱,洗腦的歌聲依然在回蕩。。

當周處拿着槍指着那群教徒們時,他們眼神異常平靜。周處給了那些教徒9個數字的機會,還未入教的人最先逃離。周處卡彈的時候,會放過一些人,大多數人都會在猶豫之後離開,但是也有少數人放棄希望迎向子彈。也許他們是靈魂沒有歸路的人,隻有死路一條。

其實,即使逃出去的人依然唱着那首洗腦循環的歌。

子彈可以殺人,但無法誅心。

周處除三害,除的是他心中以為的三害,實際上,三害被除之後,新的三害名單明天會照常升起。

這便是人間,間善惡多博弈,善一旦落下,惡便以各種形式浮出水面。人性五毒——貪嗔癡慢疑一直存在深厚的土壤,隻要一顆小小的潘多拉種子就能将罪惡種滿大片土地。


三、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善與惡的分界線

周處,是一個世俗的壞人或者狂人,他最終被處決。在一片雪白的地方,他低下了頭,他眼含笑意。他不知道此行去往何方,但是他他仍然以想要的結局結束了此生。他暢快地活過,也要無悔地死去。

周處也許在告訴你:即使你曾經是個無惡不作的壞人,你也有機會追逐人間最後的光。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電影裡的周處不是一個好的答案,但卻是一個矚目的參照物,它帶着觀者通往人心底最深處。

典故中周處的結局是這樣的:周處除“三害”後,發憤圖強,拜文學家陸機、陸雲為師,終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曆任東吳東觀左丞、晉新平太守、廣漢太守,遷禦史中丞。他為官清正,不畏權貴,因而受到權臣的排擠。西晉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軍,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陝西乾縣)戰死沙場。死後追贈平西将軍,賜封孝侯。

1800年前的周處結局堪稱完美。在他之後,是否還有别的周處一樣的人生,我不知道。其實,我們的世界裡周處還存在。

周處是誰?他是我們周身某處的反骨,長在人性的最深處,隻有陷入困境時,反骨才絕地求生。

周處是誰?他是破除僞善或者黑暗的吹哨人,他們通常一身毛病,但良知未泯。他們也許曾身陷囹圄,但是某一個時刻,還能人性的閃光之處。他們通常不會有很好的結局。因為善惡總得有一條分界線,周處們就是那條無法辨識的分界線。

周處是誰?他是我們普通人不曾窺視過的内心擁有的野獸。隻有在憤懑瀕死的時候,那最後的野性才能以剛的部分對抗這個世界。平凡人沒有能力在完整的時候對抗比他們強大的人,但死的時候可以,因為死之前可以無所畏懼。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如果擁有周處的反骨,那麼一定隻能在恰當的時候用他,會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如果你是惡的吹哨人,那麼要接受一個慘烈的結局,需要莫大的勇氣。

如果你擁有周處心中的那頭野獸,請藏好他,請善待他,請感化他,請帶他到正确的地方燃燒野性。


--時與貓璞觀影小字--

最後:

電影上映後,編劇涉嫌抄襲。其實對于這種題材的内容拓展,港台編劇按理說應該更能駕馭,因為他們可以寫的尺度要比大陸編劇要大得多。

總體來說,我覺得電影還可以,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匹配這個曆史故事的程度。

希望未來的某位編劇和導演能夠重新編寫一個“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更好地诠釋這個傳奇故事的戲劇性、精神内核和哲學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