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團火焰點燃另一團火焰。雖說将心比心,可生長環境不同,何能簡單地做到将心比心。
我們有時将自己想的能力很高,又有時覺得自己能力有限。總是陷入自命不凡的空想,又總将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外部環境。間歇性反思自我,可又總是淺嘗辄止。收拾心情準備出發,可又總是連第一步都不願邁出。
男主角失敗了,敗的徹徹底底。自己的炬火尚未點燃,又何謂他人。自卑,怯懦的他卻被别人當做救世主,可惜終究是錯付。
我也覺得日後如果去二本或者專科去教教書,能有幾個學生因我而改變也算有意義了,沒事還能讀讀書,思考思考人生。可這部電影卻給了我不一樣的視角,過分高估自己的堅守,其實自己也隻是一個未點燃炬火的普通人,連自己都尚未做好,何談教育他人。或許這就是每個人都夢想實現過程中所必經的吧。
最後談談父母在教育中的影響。記得豆瓣還是知乎上看過一個話題,假如為人父母需要考試。不可否認,現實之中有許多人根本就不适合當父母,而且在我看來大多數就是這樣的。而再去深處想想這是為什麼,或許是父母的父母就不稱職。惡性循環下去,真可謂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教育僅靠學校是不可能的,良好的教育氛圍是靠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共同營造。每一個人都應該将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引導。
可目前的現狀,雞娃以及無意義的惡性内耗,熬幹的不僅僅是錢包,在我看來更嚴重的是一種熱情,孩子成長的熱情,孩子與父母之間純粹的親情以及施教者的熱情。嗚呼,可悲啊。
而現實背後的原因,我也簡要分析一下(瞎逼逼)。在我看來,根源是整體發展的速度跟不上野心或者說是欲望的膨脹速度。多的欲望無法通過蛋糕的增長來抵消,那便開始争。解決辦法無非,一直做大蛋糕或者是找個都能接受的劃分方法。而現狀落到普通人的頭上無非就是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現實表現,一是不理智,盲目抱怨和崇拜。戾氣越來越重,發洩的出口有資本家,網絡明星,公知等(看看被黑的最嚴重的就知道了,我也沒說不該罵啊)。崇拜則表現為對建國初期的向往,崇拜毛的思想(我也沒說不對啊),但卻有些不理智,絕對平均主義,否定改開的成果(兩個我都曾不止一次見過)。二是,桑文化,佛系青年(諸如我之流,但我是不純粹的佛系,想翻身的還叫鹹魚嗎)。既然争不到或者懶得争,不想争,那就節制欲望。而且伴随着娛樂産業的發展,傳統的欲望大多也可通過現代娛樂方式獲得。于是,二次元,肥宅,吸貓也越來越多。
最後還是希望點燃炬火。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知行合一,願永遠熱愛,敬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