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完早八早十從遙遠的良鄉斥百元巨資打車前往合生彙看了一點場 彼時咖啡的效力正在消退 加上沒吃午飯的debuff 前半程半夢半醒 幾近昏睡 好在晚上還有一場

将近三點 再一擲千金(95元) 前往金拱門 購買炸雞和兩瓶美式 電影開場前又在影院長飲一杯冷萃 在接近緻死量的咖啡因和中午場的大緻印象加成之下我對這個電影有了更深的認識

首先 至少對我來說這無疑是一部二刷時更有趣味的電影 開頭幾乎刻意的延宕 幾乎可以稱之為單調的背景音 都不再像第一次那樣無聊 而變得可堪玩味了 如鄉村-城市場景切換時背景音樂的選取 城市咖啡店一場使用的音樂幾乎是費裡尼式的 而到了鄉村 單調的和弦和不時出現的鼓點 再加上時斷時續的大自然聲音就構成了全部背景 可稱構思上的有趣之處

再一次看的時候 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eitmotif 如主人翁從頭到尾心心念念的果園-家庭意象 如絕大多數人張口閉口都不會不提的亡者之妻的美貌 這也是導演的一處精巧設計

更不用說從來隻是若隐若現但是卻籠罩着全片的大背景洪水

很多場景的處理幾乎是壓制住了懸疑/緊張的氣氛 不管是長鏡頭的使用 對手戲台詞設置的風格 感覺導演在特意避免類型片的處理 比如老警察在聽到發生命案之後異常平靜 同時背景音樂沒有任何起伏設置 比如他見到亡者之妻 彼此交談的内容牛頭不對馬嘴

最後有一處長鏡頭特别有意思 年輕警察像男主人公彙報的時候撂下一句你進來随後進辦公室 鏡頭給到男主人公 他先不慌不忙抽完煙 再拿起一杯水 鏡頭才轉成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