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笨小孩》作為文牧野的第二部長片作品,能看出來導演在《我不是藥神》成功後找到了屬于自己影片的道路,作為一部賀歲檔的類型片确實也中規中矩,适合和家人一起看。但文牧野身上原本鮮活的、現實主義的生命力在這部影片中已經所剩無幾,當類型大于現實,設計大于情感,所謂的“現實主義”小人物的創業故事,也成了精修飾的煽情故事。現實在鏡頭中太灰,以至于要不斷有矛盾發生,鎖住觀衆的情緒。人物在鏡頭中太薄,以至于刻畫要不停的用慢鏡頭與配樂,人心隻有了正與反。
一、劇作的薄弱——趕車與上車
在影片中,導演特地設計了幾場戲來塑造人物性格。尤其明顯的是景浩兩場追逐戲,第一場是為了談判,趕上火車的老闆赢得尊重,景浩明明可以直接上老闆的汽車進行談判,但導演就得讓他騎着電車從小巷子裡穿過,并且再加上車禍,最後趕到火車上赢得尊重,并且設下新的困難:沒有定金。這個沒有定金也成了題眼一直延續到影片最後。第二場是為了物資不被偷走,景浩爬上不法分子的車,随後帶上主角光環,在路上連續躲過數輛車,最後從車上摔下,并獲得了新的困難:手指摔傷。
這兩場戲确實能體現出來笨小孩的“笨”,笨中帶着奇迹,帶着那個執着勁,可用大量時長講述的這兩場戲卻脫離了現實邏輯,靠着營造主人公的辛苦與不易而将故事帶過。第一場,本該上車卻非得趕車,第二場,本該趕車但非要上車。影片拍婚禮,拍勞務市場,拍工地,将生活氣息代入電影,卻也處處存在着與生活脫節的橋段,是本片劇作的一個硬傷。
二、困難接着困難,流水接着流水
本片的立足點是景浩如何創業來賺錢給妹妹做手術,這一點本該足夠動人,也足夠讓人信服,影片也一條線講述景浩的困難,另一線來講述兄妹情。或許本該一個小時能講好的故事,但作為商業片的時長讓故事與表現手法有點像流水賬。導演像把景浩能遇到的困難都列在一張紙上,然後把它們連成一條時間線,中間再穿插上溫馨的場景,最後在選一些合适的慢鏡頭和配樂作為故事小節的升華。所以影片整體的劇情很割裂,比如婚禮後緊接着的房租問題,台風後緊接的房租問題,都比較的生硬。
在這個模式下,人物也被扣上了類型的枷鎖,用邊緣人來對抗高層,可假如弱的一邊看不到陽光那,現實和這個電影不同,裡面的任何一個困難都能把笨小孩壓的喘不過氣。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如何讓這些笨小孩少受一些苦,去關注某個群體的切實利益,而不是告訴他們:蒙着頭去幹吧,不管有多少困難,最後一定會成功的。這種走投無路的設計或許能讓人信服,但它就像一顆炸彈,響的同時也帶着蒙蔽,成不了長流的細水。
幾年前我們感歎着《我不是藥神》巧妙的将藝術與現實結合,有觸及到真正的社會問題,也足夠動人。而《奇迹•笨小孩》雖然也有好的部分,但我不希望救命的藥變成棒米花,深刻的思考變成一時的淚水。所以,需要贊美,也有需要批評與反思。希望中國電影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