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看了第七季第四集《玩物》,回過來看了這一部電影,非常有意思。
《玩物》那一集,與這部電影是有關聯的,不過算不上是續集。《玩物》講的是另一個遊戲,這部講的是潘達斯奈基這個遊戲,當然這倆遊戲都出自于一個公司,且與科林有很大的關系。
總結一下,這部電影主打平行世界,以及劇中劇的套娃,其中還抒發了作者寫稿策劃的心酸曆程,以及對影視和遊戲評論的嘲諷心态。
科林要把男主從“洞”中帶出來,結果就是嗑一發緻幻劑。磕完之後,就突破這個世界對人的限制,所有事物都栩栩如生。
人所能感受的世界,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感官的作用而已。人從本質上是無法真正感知外部世界的,其實外部世界都隻是想象而已。緻幻劑可以扭曲感官,從而産生不同世界的體驗。你說緻幻劑産生的是幻覺,但是現實世界又如何證明不是幻覺?真實如果存在與感官之中,那麼幻覺又何嘗不是真實?
第七季第四集《玩物》,也有磕緻幻劑的情節,由于磕了緻幻劑,主角才能聽到數字化生命在說什麼。如果不看本片,那麼《玩物》這一集有點跳脫了。
吃豆人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強迫症一樣的通關之後,下一關還是繼續吃豆,無始無終。在現實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這些既定路線總是讓人産生一種幻覺,以為隻要做了這些就可以輕松下來了,人生大事就解決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吃豆人一關接着一關,而現實世界中的人也總是在辦完某事之後,強迫自己去幹别的事情,否則就會空虛無聊痛苦。
主角與科林磕完緻幻劑,就來到了陽台,這裡開始探讨死亡。其實對于死亡,本劇是戲谑的。因為平行世界的存在,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誰也不知道死亡之後是什麼,也許又回到了原點。這就有點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既然世界是無意義的,那麼做什麼都可以!生命就如同吃豆人一樣,這局結束了,開啟下一局而已,也沒啥的。
創作的過程,總是痛苦糾結的,甚至要經曆好多次精神崩潰。遊戲公司也并不在意,而是在意什麼時候交稿。同時,評論者們也寫着各式各樣調侃式的評論。
本劇的編劇,把創作的艱辛寫了出來,把可能遭到的各種評論也同樣寫了出來。這同樣是本劇編劇對創作和他人評論的戲谑行為。不被看好,也是理所當然的吧,據說就連本劇男主演員一度都受到各種外界評論的困擾,而且本劇分數都還不到7分。
在平行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發生,然而每一個世界雖然看起來都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但最終卻隻有一種可能性,這又有一種決定論的意味。這又是一種命運的玩笑。一切結局又早已注定,顯得無奈,顯得宿命論。
第七季第四集《玩物》講的是本劇十年後的事情,科林給了《玩物》男主角遊戲,讓男主巧妙的偷走,并且讓這個遊戲産生了新的後續,還是挺有趣的,雖然與這部電影完全是兩個故事,隻是有關聯而已。
打開這個現實世界的禁锢,拿到生命的最高權限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存在主義危機——西伯利亞的瓦爾登湖
一個法國人厭倦了日複一日的工作,對人生陷入了虛無主義的困擾,最終讓主角辭了工作、離開了家人朋友,孤身前往異國他鄉了無人煙的地方感受存在的意義,當然也是為了探索一種新的生活。生存在這裡的俄羅斯逃犯,始終充滿了對生活的期望,他是有明确目 ...
女性因為自身的困境,結果掉進了另一個地獄之中
豆瓣這幾年的發展,是“女權意識”已經完全占了上風,并且發動群體性暴力,廣泛攻擊男人和其他女性,用戶活躍度大幅度下降,留下了大量僵屍賬号。前些日子,詐騙犯盯上了豆瓣,鼓吹“單身生育”,這是找對了精準客戶。讓某些女性本就身在陷阱之中,卻 ...
拍攝的很有心意。雖然智商下降,但是快樂增加了
衣着、布景,都挺講究的,沒有太出格,跟正經的影視劇差不多。攻城有二十來個小兵,打鬥也有十來個人,很不錯了。劇情一點都不拖拉,而是快速推進,沒有多餘的東西,這點很好。化骨綿掌,補維生素,很有創意,果然是用現代科技治療武俠的傷勢機甲也很 ...
沒有終極目标之下的有規律運行
身體由于各種惡習,而走下破路,問題不斷。在這個大局勢面前,很容易讓這個組織之下的個體懷疑人生。最終引出了一個思考:努力做這些工作究竟有何意義,即使再努力,整個宏觀環境變得越來越差。追問最終的意義,從而賦予個體工作生存的意義,由大到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