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股市摸爬滾打十多年的80後老股民,我太清楚那些K線圖背後藏着多少血淚史。五一放假帶着退休後沉迷"炒股緻富群"的父母看完《獵金·遊戲》,老爺子散場時攥着爆米花桶的手都在抖,塑料桶被他捏得咯吱作響:"原來群裡那些天天曬盈利截圖的'老師',都是這麼割韭菜的?"
劉德華飾演的張托德簡直是我們這些老股民的"賽博戰友"。看着他西裝革履地在交易所摔鍵盤,用"反向對敲"戰術狙擊外資時,整個影廳突然爆發出此起彼伏的叫好聲。後排幾個穿着POLO衫、别着奔馳鑰匙的中年男人集體鼓掌,有個大哥甚至激動地站了起來——這場景魔幻又真實,就像二十年前我們在營業廳盯着紅綠閃爍的大屏幕,突然有人喊出"莊家出貨了"時的集體應激反應。那些價值9988元的"大師課"裡故弄玄虛的"黃金坑""龍回頭"戰法,在電影鏡頭下被扒得底褲都不剩,露出了赤裸裸的騙局本質。
最紮心的莫過于歐豪飾演的"天台徒弟"角色。2015年那場股災時,我親眼見過證券公司樓下有人癱坐在花壇邊抽自己耳光,西裝革履的投行精英抱着紙箱低頭疾走。電影裡那句"你以為在價值投資,其實在玩裝了一屋子人的俄羅斯輪盤賭"的台詞,讓我瞬間想起隔壁工位的老王。當年他加五倍杠杆全倉"中國神車",現在五十多歲的人還在開網約車還債,後備箱裡永遠放着褪色的炒股筆記。那些微信群裡的"明日漲停牛股推薦",可不就是資本老鳄魚們精心調配的狗糧?
母親看到李海倫機關算盡最後終于惡有惡報的時候,突然死死抓住我胳膊:"兒子你看,這不就是上次拉我進'漲停敢死隊'群的李總嗎?"我心頭一緊——那個所謂"私募大佬"的朋友圈,現在還在曬遊艇照和PS的巴菲特午餐邀請函。電影裡金融精英們衣冠楚楚地分食散戶的場面,跟現實裡"殺豬盤"的套路如出一轍,隻不過他們把KTV換成了五星級酒店會議室,把"美女客服"升級成了持證分析師。記得去年有個"區塊鍊投資峰會",入場的散戶要驗資百萬,結果三個月後主辦方集體失聯,留下滿地印着納斯達克logo的礦泉水瓶。
散場時,父親破天荒主動要走了我的股票賬戶密碼。他說看明白了兩件事:一是電視裡那些分析師為什麼永遠用"謹慎樂觀"當擋箭牌,二是為什麼他總在"剛回本"時就遭遇跌停闆。回家的地鐵上,老爺子突然掏出手機給我看他的自選股列表——清一色都是電影裡點名的"莊股特征":莫名放量、股東人數銳減、研報紮堆推薦......母親則默默退出了三個"财富自由交流群",她苦笑着說:"原來群裡那些'曬單'都是軟件生成的,我還真信了他們說的'穩賺不賠'。"
這場電影比給他們裝十個反詐APP都管用。現在老爺子看到微信群裡"布局下一個茅台"的消息,會冷笑着劃走:"又來收割退休金了。"那些年我們交過的智商稅,那些深夜盯盤熬紅的眼睛,那些被"洗盤"洗掉的年終獎,電影用129分鐘完成了一場精準的解剖。這哪裡是什麼商戰爽片?分明是一份用散戶鮮血寫就的《金融市場生存白皮書》——當菜市場大媽都開始讨論PE值,當出租車司機都在傳授"打闆秘訣",或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暴富神話,而是這樣一盆刺骨的冰水。
《帶爸媽看<獵金·遊戲>:比十年炒股課都值》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雄獅少年2》:當夢想照進現實,我們都是追光者
作為一個80後動漫迷,我始終記得第一次看《雄獅少年》時的震撼。那不隻是對精美畫面的贊歎,更是對國産動漫終于找到自己表達方式的欣慰。所以當《雄獅少年2》上映時,我幾乎是第一時間沖進了影院。兩年等待,阿娟已經從那個在屋頂上練習舞獅的少年 ...
《816》在北影節的時候有幸觀看了這部電影,在20241013點映二刷了一次。這部電影選擇在2024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在這樣一個天氣漸冷的季節,這樣一部超級暖心、超級治愈的電影應該可以給喜歡它的人帶來溫暖。二刷的我再一次在笑中 ...
談及《逆鱗》這部影片,内心湧動的激動之情,宛如品嘗了一場精心烹制的盛宴,令人回味無窮。沈騰,這位以喜劇見長的傑出演員,此番在《逆鱗》中的表現堪稱“脫胎換骨”。他飾演的尊非角色,仿佛是從深邃的夜幕中走出的硬漢,深沉内斂,宛如古木參天, ...
哎喲喂,各位老少爺們兒,今兒個咱們得聊聊那部火得跟二踢腳似的新片兒——《抓娃娃》!這可不是一般的電影,這是沈騰和馬麗,咱東北這旮旯走出來的喜劇大腕兒,十年磨一劍,再度合體給咱整的一出好戲!一開場,那熟悉的“夏洛特煩惱”味兒就撲面而來 ...
于光影斑駁之銀幕,映《傘少女》之卷,緩緩鋪陳,恍若仙境入眼簾,引領觀者至一既古且幻之國風天地。此非獨電影也,乃心靈之洗禮,中華傳統文化之深情頌歌,旅于光影之間,尋文化之根。《傘少女》以匠心獨運之二維國風畫風,破國人對國産動畫之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