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随着女性獨立話題的高漲,女性消費就成了資本市場看中的紅利,于是乎各種各樣的宣傳女性獨立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乘風破浪的姐姐無疑就是其中的香饽饽之一。

        這款節目的宗旨最初應是宣傳30+的女性,也可以充滿魅力,可以經濟獨立,既做的了寶媽,也擔得起職場的雲詭波谲;女性不該被任何人,任何标簽定義,也不該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局限自己的發展。而節目的開播,确實讓不少女演員的事業迎來第二春,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宣傳效果。

...

      借着女性話題的熱度,節目已經推至第四季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這個節目自第三季開始好像有了一絲微妙的變化,自王心淩的《愛你》大獲成功之後,一波複古潮也随之襲來……

        而第四季仿佛看到了發展方向一樣,選擇的人員和歌曲基本也都是複古情懷,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太多情懷了,第四季的反響大不如前,有些歌曲确實也能觸動不少人青春的DNA,但因為遍地泛濫,怎麼也激不起浪花。隻能說同樣的套路不能用太多次,觀衆也會審美疲勞,更多的還是想要看到創新。

...

          而通過這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娛樂圈怪像,就是沒有幾檔節目能撐過六年,基本到第六季就瀕臨着危機,接着就悄無聲息的沒了。是創新不夠?還是廣告性太明顯?這些都引人深思。綜藝市場這個大肥肉,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開始商業化,廣告不斷投入,作品失去原有味道,這節目也意味離糊鍋不遠了,這時候資本的做法大抵都是相同——舊作品更名換賽制。其實說到底套路都一樣。

        隻是沒人去深思,難道那些起點那麼高的綜藝真的僅僅是因為觀衆看膩了,才走不下去的嗎?答案可想而知的否定。試問?作為選秀類的節目,沒有真正的做到以實力說話,各種假唱修音橫行,觀衆想看的是禦姐的成長,看的是通過努力後的蛻變,而不是單純的後期加持。若都是沒有質量的比拼,觀衆憑什麼要投入時間精力去為此買單。

...

        最後我覺得複古的前提是複的東西本身就是經典,是那種隻要前奏想起,就有細胞在跳動的東西,它必須是已經刻進時代記憶的,而不是一味的回憶殺  有些東西本身就不是回憶,引不起回憶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