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八刷完畢,這次我特地觀察了片中出現的标志性宗教符号,梳理暗線設下的谶語。

一、黻紋背後的禮制意味
片中最重要的宗教符号之一就是黻紋。
黻紋,乃上古聖王盡象天法地之能,所創冕服十二章紋之一。黻,取形兩"己"相背,取意克己自治。常與黼共成"黼黻"一語,代天宣化,繼往聖絕學,緒前賢道統。
黼紋(fu三聲),是古代禮服上繡的斧頭狀花紋,象征權柄。黻(fu二聲)紋也稱亞字紋,亞字兩“弓”相背,有相背、對峙之意,後延伸為君臣離合之意。這裡是一個谶語,寓意玉鼎楊戬師徒決裂。
亞字紋亦是十字紋的一種演化,是中國原始宗教時代傳下來的最古老的符文之一,象征儒家/道教/傩教當中高等級禮制建築的格局。“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堂就是這種格局的最好體現。現存著名的明堂禮制建築有洛陽萬象神宮和天壇等。
亞字紋是中國本土天象信仰的流露,象征“天”。曆代皇帝的禮服上,都會紋繡黻紋。在神明的法衣上,也會有這種亞字紋作為裝飾,象征至高無上的地位。
因此亞字紋本身具有強烈的禮制意味,結合《新神榜》所參照體系《封神演義》的描述,闡教截教就是新朝舊朝之争,打破商代的禮制,建立新的禮制。周代禮制是中國傳統禮制的基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奉天地君親師。往後曆朝曆代都在這一框架下。

二、天上人間禮崩樂壞的暗線
根據劇情,玄鳥代表的就是曆史輪回。楊戬到凡間,發現正在戰争。此時由于西晉近16年的士族利益分配之争導緻國力衰微,造成了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的慘劇,長安城十室九空,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被迫全面南遷。
“憶昔永嘉際,中原闆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辂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灑淚,渴骥每思泉。”
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形成南北政權的對立。從此中國進入全面的戰亂,人口損失一半。在這場浩劫裡,人們反叛了儒家思想“知天命”,轉而信奉黃老,直到唐代,道教仍是國教。
這就是《新神榜:楊戬》所說的大劫在人間的體現。中國講究天人合一思想,天上就是人間的鏡子,人間進入大戰,天庭也進入封神榜的重新分配。天庭無休止的利益争奪造成了神界日益衰微,妖魔鬼怪聞風而起的局面。當年玄鳥降而生商,一番輪回,氣運站在了周朝這邊。又是一個輪回,禮制搖搖欲墜。

三、真正的谶——三綱五常之劍
片中最有道教寓意的符号一定是玉鼎真人法器陷仙劍上的卦象。陷仙劍與誅仙劍、戮仙劍、絕仙劍及誅仙陣圖,同為截教法寶,後被玉鼎真人摘去,于萬仙陣屠戮截教衆多仙人。
片中,此劍劍身上左起乾離巽坎,右起兌震坎坤。
左起為尊,為首目,為君親。
右起為卑,為手足,為民衆。
這個卦象是兩邊對立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左為尊,男左女右,左丞相高于右丞相,左将軍高于右将軍等。這個卦象是很符合禮制排位的。這把劍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一把禮制的大劍,從天而降,重重砸在二郎神的元神身上。
玉鼎真人的法衣上也有兩個乾卦。
雙乾卦為六沖卦,通常象征矛盾,互相攻擊和迅速結束等,暗示玉鼎真人時日無多。上乾下乾的卦象則象征自強不息的命格,暗合玉鼎真人的教誨“盡力而為”“勉力補天”。
我想,其實是他已經算到了自己會有這一劫,但是地位使然,屁股決定腦袋,他肯定要保金霞洞。“金霞洞乃我等畢生心血所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鏡頭語言早有暗示,玉鼎的發簪是樹枝,他盤坐在大樹下,那樹枝繁根深,隻是已經凋敝零落。金霞洞這一方勢力,盤踞多年,現在雖然樹大根深,也已經到窮途末路了,就如紅樓夢的賈府一般。
玉鼎真人作為一個道教神明,不可能不明白“無為是以有為”的道理。但是這麼急迫地插手,一來不符合元始天尊門下護短的個性,二來也不符合他的道心。因此我懷疑劇情這裡仍有伏筆,也許神明的上頭也有陰謀呢。

四、楊戬的美術考據
《新神榜:楊戬》的服化道相對而言比較考究,符合所設定的時代,以南北朝到初唐到風格為主,出現了諸如唐箜篌,唐圓領袍和南北朝小冠袴褶等典型裝束,也出現了相當多的文物器皿。
不難看出,追光其實也在用楊戬的風格為新文化系列做鋪墊。
傳統的二郎神形象逍遙不羁,古人稱之“其人必似李太白”,我想這也是追光設計角色形象的參考基礎。楊戬的盔甲為銀遍裝魚鱗甲明光铠,腰部、兩肩各有獸頭吞口,甲胄整體由胸甲、腹甲、腰甲、裙甲、腕甲等構成。元神形象參考道教水陸畫中的清源妙道真君形象而設計,頭戴鳳翅兜鍪,身披彩帛,腰系絲縧,神采奕奕,威嚴莊重。
道教水陸畫中亦有清源妙道真君穿水合服的形象,可以看出依然是圓領袍的結構,内着曲領。不過《封神演義》當中所描述“水合服扇雲冠”的裝扮可能更接近作者所處中晚明時代的士人日常裝束。

五、結語
當今的動畫公司裡,能把曆史細節考據得如此透徹的,還是比較少見。希望追光動畫越來越好,制作出更多富含傳統文化意蘊的精彩動畫。
祝《新神榜:楊戬》票房大賣!

...
片中亞字紋
...
禮制建築簡圖
...
十二華章
...
魚鱗甲(明)罩甲
...
楊戬的魚鱗甲
...
明光铠
...
明光铠的設計
...
清源妙道真君水陸畫
...
清源妙道真君水合服
...
清源妙道真君造像
...
片中元神形象
...
明代帝王容像上的十二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