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1:這部電影對主創的意義遠遠大于對觀衆的。

觀衆觀影時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我在看什麼?我為什麼要看/在乎?

有很多作品在第二個問題上翻車,故事算是講明白了但讓人實在沒興趣看下去。

這部電影就是典型代表。它可說是一個供主創發揮才能的理想載體(vehicle),導演通過它展示自己會拍,演員通過它展示自己能演,但觀衆就覺得“跟我有半毛錢關系嗎”。很多以“探索主人公内心世界”為己任的電影都容易犯這個問題,比如《女人的碎片》《兔子洞》等,表達遠遠大于共鳴。

理由2:剝離了時代大背景的Elena Ferrante實在蒼白。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成功,固然歸功于人物和情節的設計,但居功至偉的還有故事背後的大背景:戰後那不勒斯的蹒跚發展,社會浪潮中個人對階級和發展的焦慮感等。這些要素在世界範圍内都能産生共鳴和代入感,比如我看四部曲的時候就覺得當時的那不勒斯和90年代的中國城鎮非常類似,油然而生親切感。

當曆史背景被淡化後,隻剩下莫名其妙的無病呻吟。比如本片中Leda的婚外情其實和四部曲中萊農和尼諾的婚外情非常相似,但四部曲中你能深深體會萊農因為婚姻獲得階級躍升而産生的自滿和同時想追求個人欲望之間的矛盾,而本片中,就隻覺得這位女學者水性楊花。

理由3:兩位母親之間的鏡像關系建立不足。

很多時候,導演覺得自己通過各種調度啊剪輯啊講清楚了,但我沒get到,要不是看了網友們的影評,這些微妙的細節就直接被我miss掉了,不知是我不夠細膩還是導演太沉浸在自己的表達中呢。

整部影片極度偏向個人表達而很少考慮觀衆的接收度,是作品而不是産品,所以原諒我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