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哆啦A夢》将在内地上映時,我就已經下定決心要為它寫一個長評了。本以為作為一部子供向動畫電影不太可能有多少深刻的劇情,寫起來應該是行雲流水。但當真正動筆時卻也還是犯了難。

聊日本動畫電影的時候,我大多喜歡從staff入手。本篇的制作人員中最值得一聊的無可厚非就是參與了《李狗嗨》劇本編寫的古澤良太。而這部劇也正如李狗嗨那樣,用輕松诙諧的形式去訴說一些深刻的道理,但又淺嘗辄止沒有繼續深入。當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想起這是他編寫的劇本時,腦海裡一下就想起了《李狗嗨》中古美門的那句“逆人性而實現大同世界是不可能的,唯有愛上人類的醜陋才是唯一的答案。”用這句話來總結這次的《哆啦A夢》劇場版的主題再合适不過了。

聊回電影本身,本片的故事是完整而簡單的。甚至充斥着許多“經典”(這裡是貶義)的要素(如話療,犧牲等)。用“幼稚”來形容本篇的劇情我認為是恰當的。但我并不認為這是件壞事。我相信不會有小孩子會在看這部電影前還看過諸如《攻殼機動隊》《來自新世界》《未來都市》或者《發條橙》等同為反烏托邦主題的影片。就我能想到的電影裡這部《哆啦A夢》是最适合給小孩子看的反烏托邦題材的電影。它隻是淺嘗辄止并沒有再往深入去讨論社會制度等更深層面的問題。很适合作為一部“啟蒙作”。

但其實這部影片最能打動我的并不是所謂的“反烏托邦”主題,而是隐藏在其之下的對不完美,愚鈍感的包容。在如今“内卷”的社會環境下,家長們似乎都變得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像影片中“烏托邦”裡面的那群孩子一樣,聽話,成績好,有禮貌,待人友好。小孩子們似乎也像大雄那樣希望自己可以變成“完美小學生”。而這部影片就像對這些家長們的一個溫柔的提醒,它不像《發條橙》那樣的振聾發聩。但已經夠了。

最後我想再聊聊大雄這個人物。我在小時候看《哆啦A夢》時,對大雄是反感,讨厭的。因為他軟弱,愚鈍。但如今回看,我卻在他身上看到了“理想主義”的光芒。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我給4分的評價,不是5分是因為我已經成為了“可惡的大人”,我已經逐漸失去了“童真的眼睛”。正如我已經離開了我曾一度停留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