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電影《解密》
電影《解密》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原著沒讀過,本文隻談電影。麥家很多作品都是諜戰題材,善于聚焦革命風雲中的幕後英雄,在叙事中設定智力遊戲的興味線,以抽絲剝繭的“解密”方式,娛樂化呈現嚴肅的人文主題。
《解密》也有個智力遊戲的外殼背景。主角容金珍有一個民國的顯赫家世,自小數學天賦異禀,因亂世被棄在角落成為孤兒。一個疑似原型為北京大學的之京大學(不知道這個有什麼可虛構的)的校長叔輩收留了他,供他上學。容橫溢的天才很快就被美籍外教希伊斯教授發現,并重點培養,伯樂千裡馬,伯牙子期,亦師亦友,成為劇情一條重要的情感線索。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更叠,容金珍和希伊斯因卓越的數學能力不可避免的卷入時代洪流,貼上民族的身份标簽,各事其主。容被國家秘密機構招聘,很快成長為保家衛國的破密英雄。希伊斯也被美國安全部門招聘,為國家利益服務。師徒展開了一場隔空的密碼暗戰。為了表現這個無比枯燥的題材,電影采用了夢境叙事的手法,形象化呈現了抽象的數學思維過程。夢境叙事是好萊塢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叙事手法,《穆赫蘭道》的潛意識映射叙事,以及《盜夢空間》的結構嵌套叙事,都能在《解密》中看到影子。特别是識别夢境和現實的開關燈手法,明顯模仿了《盜夢空間》的陀螺旋轉的常量标記方式。
從視覺上說,電影還是呈現了不少奇觀,運用了不少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理論,為我們展示人類在高度抽象的形而上思維中,如何通過形象化的象征來暗示劇情中隐藏的玄機。這些目前國際影壇比較主流的新理念和新手法,運用到我國革命題材背景的故事中,顯得比較有新意。服化道和演員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精緻的布景,人物側寫小橋段(用大碗喝茶),老戲骨搭配小鮮肉,充分兼顧了電影市場的廣泛的受衆層次。特别是小鮮肉貢獻出的神經質毀容式表演,也展示了新生代演員的一種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影片的開頭,還采取通過人物傳記方式的采訪方式,試圖讓這個虛構的故事顯得逼真可信。
問題是,上述很多現代電影中的技術套路,作為科班出身的編導班子其實早都學得滾瓜爛熟,經曆了各種類型大片洗禮的觀衆也基本都免疫了,很難再有心理上的驚歎。電影在内核和靈魂上,其實存在很大問題。人物塑造一直以來是文學作品最難的地方。電影中呈現的人物的孱弱,姑且讓我們暫時原諒其他配角的工具人屬性,畢竟這部電影主要是為那個不世出的容天才服務的。天才社恐、神經質、木納,基本上已經是一種套路了。這部電影的容金珍也不例外,他的世界除了通過做夢琢磨破譯密碼,其實基本上沒有多少生活樂趣可言。容天才有個筆記本,專門用于被美夢或噩夢驚醒後記錄夢境内容,然後突然深受啟發找到“解密”方法。于是,在我黨和國民黨及西方敵對勢力的鬥争中,容天才基本上都是靠“做夢”的辦法來完成别人辦不到的英雄壯舉。按照這個邏輯推演,我們國家地下工作的決勝關鍵竟然是天才的夢境,的确讓人匪夷所思。
這部電影實實在在讓天才夢境中的頭腦風暴和曆史現實中的時代變局深度綁定在一起,讓人聯想到武俠小說中一本絕世武功秘籍就能決定一切的套路。從這個角度看,這種内核消解了曆史是由各種複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動發展的本質意義,反而簡化成了一個原型不明的虛構人物以一種精神分析學上說不清道不明的潛意識力量就完成了保家衛國的政治責任。整體看下來,容天才的人物塑造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基本上脫節的。容是一個基本上沉浸在自我夢境和現實交叉世界中的一個行為舉止怪異的邊緣人,但是電影卻偏偏讓他和政治和時代強行鍊接,甚至強行以某一次闖入家中的政治風波為契機植入的“國家意識”作出為後面毫無抵抗放棄普通人幸福生活的“鋪墊”。特别是因為異能他被以“神秘的國家利益”的理由從舒适的叔叔家中像一個犯人一樣被帶到一個冷冰冰的秘密基地過集體生活,而他的表情也像一個工具人一樣無所适從。盡管他在這個基地遇到了一個仰慕他才華并基于生理性的寂寞而和他戀愛結婚的女同事,但是影片卻在處理在叔叔家“癡戀”他的那個表妹和他的關系時,隻是草率的以時間的流逝和治愈一切的方法來打發這段純真的感情。但我們看到表妹在帶信說“我愛他”的時候,總是想不通這種毫無生活趣味的怪胎如何會讓這麼一個水靈的姑娘動心,難道隻是他那種不世出的超級才華?
容天才和老師希伊思的關系稍微有點意思。希教授曾經給他形象感性地灌輸過愛好和平的觀點,卻在1949年後回國後順理成章地為美國利益服務的一顆棋子。影片裡面的容天才基本上是被動地被架上車為國家利益服務。因為新中國成立,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内形勢,他似乎沒得個人的選擇權。但是希教授的動機則不明,影片沒有進一步交代,為什麼愛好和平的他會成為大國博弈的馬前卒。師徒的感情肯定是真摯的,因為美國方面在每次容天才破譯密碼後都遷怒希教授,認為他是和好學生暗通款曲的雙面間諜。最後容天才終于罕見的通曉了一盤人情世故,就在破譯希教授的黑密後将功勞嫁禍他人,保住了希教授的小命,讓他感動流涕。師生情在這裡得到了升華,這也是這部“國家利益壓倒一切”主題的電影中,少有的溫情脈脈的一幕。
容天才的性格一直是一成不變的,“國家利益”成為他個人生活一生的魔咒,他有一半時間在做夢,然後就是在筆記本上抄抄寫寫,最後就是負責讓所有人驚歎和鼓掌。我想不通的是,這個電影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塑造一個看起來如此别扭的人物,難道天才不可以正常點嗎?這種通過做夢投機取巧的輕飄飄的天才來消解真實革命曆程中那種艱難的奮鬥真的好嗎?我們究竟應該倡導怎樣一種個人和時代鍊接的價值觀。其實我們更願意看到一個普通人如何被時代選擇,然後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