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在電影院看過那麼好看的公路片了。
《撥浪鼓咚咚響》按自然的順序講述了2008年前後,陝西神木的農村,留守兒童毛豆搭貨車司機苟仁的賣貨貨車進城尋父,苟仁失孤的過往也在路程中逐漸展開。
叙事是簡單的三段體。悲傷又好笑的機緣,毛豆搭上了苟仁的車;二人的關系在不斷闖禍又互相依靠中得到升華;最後有一個合理且真實的結局。
同為“如父如子”的公路片,《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對兒時父子關系的回望,它的題眼是那一段無法回返的童年時光,通過改寫那個夏天的記憶,完成了對父親的理解和原諒。
《撥浪鼓咚咚響》則是兩個被世界遺忘的陌生人對彼此處境的感同身受,它的題眼是曾經響過,突然無法響起,以後會繼續響着的撥浪鼓,一個愛的信物。這個小小的撥浪鼓從苟仁兒子的手上、到苟仁的車上,再到毛豆的手中,完成了一次愛的轉移。
1. 質樸的色調,近距離跟蹤的運動鏡頭,地道的陝西方言,這份屬于紀錄片的質感和題材相得益彰。
一次次讨價還價後,苟仁不得不帶上了毛豆,他們從鄉村到城鎮數次折返。蕭瑟寒冷冬天的北方、灰蒙蒙的天空、寂寞的鄉村、碩大的工地、嘈雜的城鎮,構成了尋親路上的中景和遠景,蜿蜒的山路、巨大的高架橋、冒着黑煙的工廠、城市裡十幾層的高樓,車流湧動的國道,苟仁居住的逼仄的城中村違建,毫無一絲美化,像一部紀錄片。
2. 不斷重現的“清澗界”路牌成為這種往複中的一個有趣的标記。
每當仰拍鏡頭裡看到“清澗界”,無論是毛豆還是苟仁都是一次希望的重燃,或者又是一次希望的破滅。這不是那種越走越遠的風光之路,而是在艱難的生活中反複淪陷的糾纏之路。也是中國瘋狂又規模龐大的城鎮化道路上的視覺标記,路牌确認着位置,提示着目的地。似乎可以輕易抵達,又實際上難以到達。人們在其中或主動或被迫的從原來的生活中出逃,卻怎麼走也走不到遠方,又怎麼回也回不去家鄉。鄉村隻剩兒童和老人,而成人整日為錢奔波,他們的家庭關系僅靠血緣和錢維系。
3. 苟仁帶毛豆上路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要“找你爸爸還錢”。毛豆接二連三闖禍,讓“債務”缺口越來越大,“找到毛豆的爸爸”就越來越成為兩人的共同目标。這個瓷實的動機,讓故事始終建立在現實的基石上。
毛豆對這個被自己纏上的暴躁大叔的恐懼,反而促進了他們關系的演進。毛豆在夜晚苟仁的夢話中知道了他對兒子賴賴的思念,在擔心苟仁發現賴賴心愛的撥浪鼓被自己無意中弄壞的瞬間,選擇了跳車逃跑。這個舉動,考驗着苟仁對這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的情感。事實上,在憤怒地把毛豆扔給乞讨的女孩的5塊錢拿起來又扔回去的時刻,苟仁已經對毛豆生出幾分喜歡。而毛豆的這次出逃,讓這種喜歡浮出水面。苟仁被孩子的執着和天真打動,至此以後,苟仁才真正開始以成人的态度幫助毛豆找起來爸爸。苟仁尋仇這條線忽明忽暗,從他活着的唯一希望暫時退後,也為叙事的高潮留下一個精妙的伏筆。在這個情節的推動下,苟仁完成了父愛的轉移。
4. 導演為故事的推動設計了數個“缺口”的意向來指代某些重要東西的缺失。
當它們被某種“補丁”填上時,就往真相接近了一步。毛豆爸爸照片上殘缺的正臉象征着父親角色的缺失,駕駛艙破碎的窗玻璃象征着苟仁家庭的破碎。行駛中的隧道、開了門的貨車車廂、毛豆布鞋上的張口、破了的撥浪鼓,這些缺口,有的将永遠殘缺,有的卻被笨拙地修補了。“缺口”和“補丁”的反複運用,是每一個關鍵情節的趣味點,他們反複地陷入困境又重新振作,讓觀衆忍不住笑出聲來,你怎麼慘得那麼好笑啊;又讓觀衆流下眼淚,沒事沒事,多難都會過去。應了那句喜劇的内核是悲劇。
5. 作為一部公路片,交通工具作為重要道具決定着“旅行”的成本,也決定着“風格”的走向。
苟仁有一輛兼具交通和謀生雙重意義的“貨車”,成為了數個重要轉折事件發生的場所。貨車在靜止時是一個臨時的小賣店,他通過這種方式半旅行追仇、半養活自己。而這個半封閉的空間,既是一個臨時的庇護場所,除了謀生,還給予了兩位主人公尋人的一些希望;也象征着他們被困在狹小的命運裡,找不到方向和出口。毛豆爸爸毛厚在工地上做散工,貨車在工地和城鎮的道路上穿梭,工地上有大量的建築工人,他們也要購買日用品,這個意外帶來了不少收入,也在提醒着苟仁,毛豆并不隻是一個“倒黴孩子”,有時也會帶來一些些的“運氣”。這種“多一個人總是好的”的感受是如此真實。這不是風光片,盡管故事發生在中國的西北,但不是每片土地都是仙境。這裡土地貧瘠、水土流失,新興的城鎮也是灰頭土臉的。
6. 為清晰和準确的交代事實而作的場面調度和影調實踐,是這部電影的修辭方式。這是一部動詞電影。
區别于開端段落裡兩個無依無靠的單人近景,占電影最大容量的中段頻繁使用了大量的雙人中景來追蹤毛豆和苟仁關系的變化。而幾場長鏡頭的群像戲也讓人難忘,比如工地宿舍打牌的群戲、毛豆被小攤主借去“挂牌營銷”的戲碼,集市上被地痞找茬打鬥的戲。毛豆身上屬于孩童的天真、勇敢和正義感,融化了苟仁,也點醒了觀衆苟仁這個名字的含義大緻是“苟活的仁心”。他支棱起來保護毛豆的同時,也支棱起來了面對未來的求生欲。
神來之筆是,苟仁終于偶遇仇人,他使出渾身的力氣釋放着憤怒、怨恨和傷心,卻發現沒有人在此事中得了好處,同為天涯苦命人。幸運地是,毛豆救了他。而他也回饋了毛豆滿天綻放的煙花。當毛豆哭着說,“真的是為我一個人放的”時,這一幕完成了對片頭的呼應,完成了毛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爸爸拉着我的手放煙花,煙花朵朵盛開的時候,我高興地合不攏嘴”。
《撥浪鼓咚咚響》是白志強導演的處女作,導演常年的紀錄片拍攝經驗平移到了這部劇情片,主題也和影像風格高度一緻,在于不追求影像質感、也沒有過度煽情。由于選用了素人演員,表演也非常接近本色,兩位主人公苟仁和毛豆都貢獻了自然動人的演出。特别值得一提地是,劇本非常紮實,這是一部情節發展脈絡清晰、人物動機明确,完成度較高的電影。
另:本片在上映前未獲得任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