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時候的油田是确實有錢,油田職工各種待遇也是外面地方上很羨慕的,其實九十年代中後期差不多也就是頂峰了,之後逐步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10之後,國内幾個大型油田社區都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但是很多從小在油田長大的和接觸過當年油田輝煌時期的,都在應該對那個時期的油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劇裡油田子弟們富足的經濟條件和面對外面非油田體系時候的自豪感,都是有點根據的,當然,能比較輕松的拿出百元大鈔的孩子,也得是油田裡效益較好單位且父母職位不錯的家庭出來的,并不是油田所有單位所有工種的家庭都能達到這樣的經濟條件。
劇裡的三對父母的人設都挺符合那個年代家長們的真實狀态,有家庭和睦會教育孩子的,也有着急上火恨鐵不成鋼的,有忙于賺錢缺乏點細緻耐心的,也有對孩子百依百順溺愛一些的,有再婚家庭裡略顯尴尬的相處模式的,也有隻圖自己舒服不負責任的。
在我小時候成長的父母單位大院裡,幾乎都能找到這樣的鄰居叔叔阿姨們的原型,這點毫不誇張。再加上田宇劉琳李乃文曾黎黃曼賈冰劉冠霖等實力派毋庸置疑的演技,感覺這些角色無比的生動鮮活。
相比于大放異彩的父母們角色,幾個少年主角的人設就稍微有點,怎麼說呢,也不能說不好,隻是有點偏現代了一些。這幾個高一高二的孩子的人設,其心智的成熟程度遠超那時候的普通孩子,就連生氣吵架打架的時候都有種超越年齡的成熟。
90年代中後期的北方絕大部分地區,在那些比較好的高中,同學之間的學習氛圍會比較濃厚,很少有人淘氣搗蛋,但對學習以外的事情幾乎都會被弱化到無視的狀态。比如詐騙嫌疑犯的女兒袁山青的事情,如果放在我上過的那個全國示範高中班裡,大家基本都是不會關心的狀态,就算某一位或幾位同學的家人是詐騙直接受害人,但除他們之外的其他同學大概率會事不關己漠然處之,不會像劇裡那些其他同學一樣跟着起哄或者激動,當然,劇裡班級上都是油田子弟,可能同學之間會有更深的參與感吧。
同時期不太好的高中也有所接觸,那些學校的學生們心态會更成人化一些更活絡一些,對成績也沒那麼在意,家庭條件好的,不在乎成績,家庭條件不好的,更不在乎成績了。所以他們反而有機會去接觸更多非學習的事情,同學之間的情感也會更複雜和外露一些。如果把袁山青的事情放在那樣的環境中,可能比劇裡油田中學會更激烈一些。
劇裡幾個高中孩子的人設情感狀态,是介于以上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學校的,反而更接近當下後互聯網時代的高中生的狀态,也許是為了吸引年輕觀衆吧,但這樣的安排也讓真正在九十年代中後期上過高中的觀衆看起來,會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既現實又虛幻。
最後補充一點,其實在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高中生,以現在的審美看起來都有點土土的,甚至說絕大多數看着有點沒太長開的樣子,即便是大城市的,也沒有現在這些高中生看着光鮮亮麗,但劇裡這幾個少年角色,看着都有點過于成熟和亮眼了,可能跟飾演者的年齡有點關系,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身上的氣質就會跟青少年時候有本質的區别,發型衣着都掩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