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鎮故事集》分别講述了三段故事,呈現了三組不同人物的狀态,雖然他們的身份、行為、處境和心理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所期盼的事情都沒有在永安鎮發生。不過這三組人物的經曆,并不會因為這一處相同點就被劃上等号。一些更重要的變量,似乎被導演和編劇遺忘了。

“獨自等待”——被遺忘的“直男癌”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小鎮的原住民。老闆娘小顧被束縛在家庭和餐館中,成天把“我媽說”挂在嘴邊的丈夫、仍在待哺的孩子和希望後代接管生意的上一代人共同形成了一座密不透風的牢籠。劇組的到來似乎為這個牢籠開了一扇窗,使她的生活重獲一份新鮮感:嘗試再次抽煙和美甲,伴着音樂悠然自得地舞動,甚至承擔了主角的試服裝工作。“你的臉挺電影的”“劇組不是正好在找會說湖南話的演員嗎”,或許等待一個女一号的機會并不是一場夢。不過夢碎得非常突然,也很殘忍。真正的女一号來到片場,瞬間吸引了全劇組的關注,而小顧隻能繼續以老闆娘的身份作為被女主演觀察的對象。案闆上的那條魚,大概就是小顧在生活中為數不多能控制的事了。
雖然這段故事應該是本片中相對最貼近生活且描述最細膩的段落,但依然有令人不解的設定。例如貢獻了“挺像金敏喜的”這一“爆梗”的男性紀錄片導演,他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攝像機常常對老闆娘進行雙重男凝,而直接摧毀小顧的明星夢的人則是第二段故事的女性主角。類似的性别設置同樣出現在第二段故事中,男性角色以谄媚的狀态對女主角進行凝視與利用,女性角色以疏遠的狀态對女主角進行冷落與諷刺。如果這樣刻闆的設置勉強能解釋為幫助展現一種充滿無力感的狀态,那麼第三段故事中出現的對“直男癌導演”的調侃則徹底證明了自己在性别意識方面的無比落後。化用片中的台詞來說,既然“獲獎就沒爛片?”,那麼“上一部片子剛拿了最佳女主角”的導演就不是直男癌導演了?

“看上去很美”——被遺忘的階級差異

第二段故事将視線放在了女主演陳晨身上,而這一段的小标題就概括了劇情:重回故鄉本來是美好的事情,但背後則充斥着物是人非。老熟人的殷切問候,隻是為利用其名氣所作的鋪墊。偶遇的同學也因為身份差異過大而無法親近。不過雖然無法真正的“回家”确實讓人悲傷,且車玻璃上的哭泣眼睛将這種情緒放到了最大,但是作為走出小鎮并收獲成功的明星,這樣的委屈似乎不能與小顧的遭遇相提并論。正如陳宏妻子在飯桌上嗆聲“我們日子有什麼可懷念的,你要是想過那早就過上了”的那樣,上層階級對舊時光的懷念很容易被嗤之以鼻,而劇情也忘記将如此大的差異變得合理。一方面影片對陳晨懷念故地的情緒的刻畫不夠多,似乎默認了在永安鎮的往日時光是美好的、值得留戀的,但陳晨在最後吼到“我離開這裡就是不想過你老婆的那種生活”又反駁了前面的默認條件;另一方面,觀衆們剛剛見證了小顧走出小鎮的願望破滅的故事,很難再轉到對離開小鎮的成功人士盼望回歸的故事的共情。“永安鎮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未發生的回歸怎能與未發生的逃離相比呢?故事集的完整性,似乎在此處便開始瓦解。

“冥王星時刻”——被遺忘的創作焦慮

在前兩段故事裡,除了分别圍繞兩位主角展開故事,“導演”和“編劇”這兩位角色也會不時出現,比如第一段故事中,“編劇”請教老闆娘如何用方言講“在永安鎮什麼都不會發生”并多次重複;在第二段故事中,“導演”在帶女主演探景時詩意大發“你看這窗口像不像四比三的電影啊”;對劇本中女主人公出走的動機的争論在第三段故事之前也有多次的提及。這些情節皆表明,“導演”和“編劇”作為創作者,淩駕于前兩個故事之上,他們可以決定故事中的人物行為的動機,甚至可以“随意”進入到前兩個故事當中去。至此,故事集的脈絡清晰可見,每一個故事的主角都有着比前一個故事的主角更大的“權力”,但不如意的事情仍然困擾着他們,三段故事交織在一起,最終達成“在永安鎮什麼都不會發生”的境界。然而類似于上一段提到的問題,“導演”和“編劇”所面臨的困擾的程度非常不足,而且結合具體情節來看,甚至讓人覺得是自作自受。
“導演”和“編劇”所遭受的問題首先是創作者們的自我矛盾,他們圍繞劇本中主角離開小鎮是因為女性主義覺醒還是因為錢而争論不休,甚至上升到了創作理念偏“理想”還是偏“現實”的讨論,但一方面,創作階段有分歧實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彌合分歧應當是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必經的一步,而不應該被視為節外生枝的折磨。另一方面,影片對讨論創作分歧的重要性呈現得不足,部分分歧甚至不是真正存在的,比如離開小鎮的人可以同時因為意識覺醒和為了錢,電影之于生活可以同時是一種主觀體驗和客觀觀察,這樣無意義的分歧無法體現“導演”和“編劇”的自我矛盾。于是為了讓“導演”和“編劇”看起來很辛苦,他們還要應對外界的幹擾,比如亂塞角色的制片人,以及未看電影、影評已出的影評人,不過“拿掉第四段故事”這麼重大的變動卻沒有和制片溝通,在選角問題上“導演”也要背負責任,而“得罪影評人”的諷刺更是被現實中怼天怼地的制片人黃旭峰完全瓦解。因此,“導演”和“編劇”所面臨的困境,不像是某種必然存在的阻隔,更像是作繭自縛和本身無能的體現。而層出不窮的段子時刻,将僅剩的有關創作焦慮的呈現也稀釋得幹幹淨淨,因為一邊聽土味說唱一邊喝酒一邊扭動身軀一邊叫着“你已經進入我了,瓷”的人,真的不像是在面臨創作困境,更像是自我放棄的表現。所以在永安鎮并不是什麼都不會發生,而是有些人選擇了什麼都不做。

《永安鎮故事集》——被遺忘的華語電影

本片之所以受到極大的關注和部分影迷的喜愛,或許是因為那句“一切為了華語電影”,以及各種有趣的“迷影梗”。三段故事的标題,也是直接緻敬了三部華語電影。不過影片的結尾将華語電影抛諸腦後,而采用阿根廷足球來寓意:以“馬拉多納死了”來表現創作者們即使在故事裡有再大的權力和讨論空間,也沒辦法應對現實的捉弄,這樣的隐喻本身還算精準,但既然前面在迷影段子上用了那麼多的小聰明,為何不能在結尾繼續用電影相關的元素來呈現,畢竟“華語電影”的現狀或許更接近“什麼都不會發生的狀态”。不過現實确實比電影更有戲劇性,結尾蒙太奇的配樂是《别為我哭泣阿根廷》,意在借阿根廷男子足球隊多年未獲世界杯來表現影片中人物命運不順的狀态【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本意是緻敬阿根廷傳奇女總統艾薇塔·貝隆】。然而從影片殺青到影片正式上映期間,阿根廷隊在梅西的帶領下接連赢得美洲杯、歐美杯以及世界杯。因此再聽到那首歌,它對于大衆的情感不再是努力後卻失敗的悲傷,而是苦盡甘來的滿足。我想,或許最接近電影的時刻,和鳳梨罐頭一樣,也會過期的。

非常抱歉讓《永安鎮故事集》的周限定推遲這麼久,原因是一方面自己的學業來到了分水嶺,另一方面這部電影作為三段故事的集合,我卻找不到一種思路來讓這些故事的主題表達統一起來。不過在僥幸渡過學業困難後,我也更好地理清思路,并将這篇影評呈現出來。本期周限定共12人參與,平均分5.1分。下面是牛班的家人們的短評,按評分由低到高排序,請欣賞:

小植野 2分
視角逐漸深入劇組及電影内部卻越來越差,沒有松弛與靈性,隻有刻意的嘲弄和陳舊的内核。拍生活卻讓故事的戲劇性像段子集一樣上演,女主演與故友的相遇和所想表達的内容就已經夠讓人感到尴尬了,沒想到後面還更自以為是,抛出那麼多梗實際上空洞得很。

鬈毛毛 3分
魏書均不愛任何人,他隻愛他自己。
野馬分鬃plus版永安鎮大雜燴,魏書均選擇原地踏步也圈出了喜歡他的觀衆,估計他也知道不喜歡他的會直接絕望不如放棄。在此還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魏書均,說他拍女性主義簡直不要太擡舉,兩個girl against girl故事還夾雜着boy mercy,最後給你上一碟文藝男爹味精華。三個故事沒有誰比誰好,每個故事的結尾都是一坨學生作業史。為華語電影幹一杯?幹一杯農藥還差不多

奔兔吉爾 4分
調度意識倒是不錯,有些諸如霧水畫淚水的有趣閑筆,可惜執行上就恰好跟他片中說的相反,整個戲專注在概念而非人物上,所有的段落看似都在發酵各自的主題,實際上卻都以鋪墊最終的「反差」為真正目的,人物都是預設好心理軌迹的工具,連「故事集」這一大框架也同樣如此,當現實中的電影落幕,角色們都陷入困境時,電影中的電影才真正開機,同樣是把前三個段落當成打開最後一道「反差」之門的鑰匙。如若說前兩段或多或少還有些賈樟柯式的黑色幽默,第三段就直接變成了彭浩翔,小聰明紮堆,連結尾的處理都跟《大頭阿慧》似的。

大寶魚 5分
沖着這制片人,不給一星就是我的道德感出了問題。

Fairy???? 5分
我的建議是,把第三個故事删了吧。真的太裝太典了。 如果是以戲中戲為引,将小顧和陳晨相映照的生活為題,真正講述小鎮女性的覺醒,那會是一部好作品。

???????????????????? ????????????????.???? 5分
很難評,我覺得這不是為了華語電影,這是為了創飛所有電影文藝逼 更像一部紀錄片,記錄開機前的一切,揉入無數迷影梗,以此嘲弄那些電影創作,整個電影行業裡發生的事 獻給觀衆,是讓他們看戲,獻給電影工作者,是讓他們照鏡子 藏了這麼久,最終在開放之後電影井噴的今年裡公映,嘲笑所有華語電影,幹得不錯

MinamiFans 5分
至少到最後它開始傾向于“擺爛地拍出一部看起來在擺爛的電影”。

芝士漢堡. 5分
文藝腔調拿捏自如,迷影玩梗行雲流水,用元電影的結構大肆調侃嘲弄,針砭時弊的靈性卻托出矯作笨重的軀殼,拼盤式段子合集又雜糅出不忍直視的靈魂,幽默尴尬一念之間,金句頻出自我高潮,人生的漣漪蕩出的不會是言之無物的擺爛,永安鎮的日夜不隻有自以為是的狂歡……

理易封 6分
永安鎮段子集,雖然在探讨一些關于拍電影的東西,諷刺的點也都落地,能引起各類人群的認同,甚至還有一些不錯的電影時刻,但是缺少一種電影的連續感,觀感很不好,第二段應該改名傑出公民,跟劇組聯系太小,第三段最後争吵也太像講相聲了吧,永安鎮的确什麼也沒有發生,因為都太微不足道

????raymexic 6.5分
第一、二段拍得非常出色,兩位擁有相同出生背景但現今境況迥然不同的女性對于“小鎮生活”與“光鮮亮麗”各自遊移不定的态度被描繪得非常細膩生動,也足以見得導演相比于《野馬分鬃》的更進一步。然而第三段從最初的一幕開始便徹底讓前面兩段建立起的“大師相”瞬間化為虛無,将所有直男的自以為是、惡臭無比、惹人生厭一股腦地塞入比《悲情三角》還讓人費解的吵架戲中,讓人直逼生理不适的極限。就這還為華語電影做貢獻?我看你是為華語電影拖後腿。

mdr skywalker 7分
第一個故事比較喜歡,算是三個故事裡面最有生活質感的一部,借一個電影劇組啟發一個戲外的老闆娘,和電影反複提及的女性意識覺醒的主題行程戲裡戲外的互文,結尾的那個逆天玩笑更是加重了這種荒誕氣質,黃米依不少地方很有周迅的影子,而楊子姗的第二個故事則是戲中人與戲外的關系,題目《看上去很美》很巧,在外人面前是這樣的,但是演員自己可能隻是為了一個劇本,為了找回當年家鄉的記憶,但是逃離了就很難再回來了,車窗上的眼淚設計很巧妙,恰好就是一種本人心境的折射,最後一個故事則是迷影元素最密集的故事了,但是個人并不喜歡這種太裝腔作勢的寫法,諷刺感有一些,但更像是那種自作聰明的迷影段子集,并不是很适應這個故事橋段,電影在華語電影體系确實另類,就像電影裡面反複提到的,為了華語電影,感興趣的可以一看。

要丸 7.5分
在什麼都不會發生的永安鎮裡試着泛起生活的漣漪,框外看新區就像看電影,一切真的動起來了嗎?三段式的故事互為一體,層層嵌套,生活和藝術就是這樣交織着互相影響。 在女性意識覺醒的年代,女性還是面臨出不去與回不來的困境,老闆娘和女演員都是那個角色,一前一後。靜止窒息且無力的小鎮氛圍被刻畫得很好,什麼都不會發生,但又什麼都發生了。醜小鴨或許變不成白天鵝,但白天鵝也再不能回到童年的水灣了。一個是怅然若失,一個是恍如隔世,成長就是這種割裂和撕扯。 最後一個故事導演又用反諷與自嘲解構了這層矛盾。在沒有時間的永安鎮,導演和編劇碰撞,嘻哈和搖滾決鬥,現實和理想對立,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句“馬拉多納走了”。生活或許就是矯情和沉默之間,在藝術與現實之後,不要去理解,盡情感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