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王晶炒冷飯的大概沒明白這次王晶到底要講什麼。

同樣的ICAC鬥雷洛跛豪,今時今日,時代環境變了,古天樂代表的法律對決吳鎮宇代表的警察(郭嘉機器的秩序維護者)的意味自然變了。懂的觀衆自然懂。

也多虧大陸語境的距離感,如此敏感的時期,如此敏感的港片才得以過審。

2.沿着上一點說。

看到許多人說本片是《追龍》的續集,個人不認同,曆史、演義永遠是拿前朝的戲講本朝的事。

本片的調性與之前任何一部有關雷洛和跛豪的港片都截然不同(甚至是正劇氣質最足的《跛豪》)。從一開始第一幕配樂中就展現出的悲,替代了過往同題材插科打诨的喜。

如果說大半段都因為審查在70年代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話,那片尾曲的點題無疑是昭然若揭的,王晶已經把他想說的,都唱給觀衆聽了。

3.林紀陶老師曾經說《踏血尋梅》是第一部特區電影。

那時候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短短幾年,從《拆彈專家2》到本片,香港電影完成了社會主義電影化。一向以題材豐富自由而不同的他們,有一天要以《讓子彈飛》的方式講述他們最擅長的類型片之一——警匪片。

兩部片子語境太過相似,以警匪片講一個“被制度化”的社會。

影響主角破案最大的阻礙,永遠不是匪,而是體制。這也是大陸很難拍出真正警匪片的原因,體制的障礙是必須缺席的,隻能尋找暧昧的變體,如《亮劍》裡的政委。

4.今年的HKIFF,翁子光的《風再起時》被技術原因取消了放映。 龍無被擒處,風無再起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