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又出金。随機買的一張電影票讓今天意外變的很美好。回到家火速開始敲鍵盤,也算是讓自己記住當下對這部電影的感受。這是一部2024年在SXSW FILM FEST首映的紀錄片(片長91min),3月底在北美上映。關鍵詞圍繞着藝術街區的紳士化與城市更新(Gentrification)展開。

一切的起源都始于Michael Townsend 。一位來自美國羅德島的藝術家,擅長裝置藝術、繪畫、兒童繪本、同時也是Tape Art (膠帶藝術)的早期推動者之一。從90s開始,他和團隊在醫院、社區、公立學校等非典型空間進行了長達15年的藝術創作,用膠帶進行類塗鴉藝術。這種對當下、以及藝術介入生活的即時性付出的心血是我無法想象的。

這部紀錄片的背景設在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布朗大學(Brown)和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的所在地。圍繞着當地最大購物中心 ,于1999年開業的Providence Place 展開。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城市更新問題。片子很直觀的展示了那條“看得見”的,由盤旋的高速隔開的城市分界線:一邊是 Providence Place 所代表的新建豪華商業中心區,另一邊就是曾經的“貧困區”。可預料的是開發商們嗅到了商機的味道,當即決定收購這片土地,在此之上建一個新的Market Place.

Michael和朋友們作為本地居民,已經對這個商場相當熟悉了。通過翻閱商場舊地圖,他們意外發現了一個“秘密”——在商場三樓Food Court旁有一塊隐秘的地方(“Under-utilized space”),堆放着多餘的建築材料。沒想到這個意外發現,卻成為了他們未來人生裡重要的一部分:一個花費長達4年搭建的,烏托邦式的隐秘空間。

一開始這個核心成員不過四人,大多是Michael的親友,又或者他曾經的學生。他們一點點的為這個所謂的“家/共享空間”添磚加瓦。壯舉包含:往返Home Depot 12趟徒手搬運混凝土砌塊(Cinder Block)砌牆,裝門,從設計到落地裝潢等室内設計細節...說來感歎,門也許是“家”這個空間構成的重要部分:有門鎖,就代表着有鑰匙,也許更意味着背後親手搭建的空間帶來的寬慰。團隊最後包含了8名藝術家,其中的7位至今都還在行業内堅持着藝術創作。嘿,保留一點點懸念,至于這個項目的最終結局,就留給大家自己通過觀影去發現了~

我之前其實并不了解Tape art這種藝術形式,也是通過這部紀錄片第一次接觸到。看到 Mike 在當地的兒童醫院(Hasbro Children Hospital)做義工,跪坐在地上傾聽着小朋友們的想法,并一起創作時,很難做到不心軟555。那些堆成山的藍綠色膠帶們,組成了在這個三維空間裡完美延展并産生聯結的平面藝術。

屬實是最近拉胯院線裡很好很好的藝術實踐,實在有被安慰到。

三口,于2025/04/12

-

附錄 - 筆者覺得很不錯的,來自Michael Townsend的裝置/膠帶藝術作品:

#1 Tunnel

Underground Installation

Plaster, Fiberglass, Rope, Life Belongings (1970-1999)

...
Ref: https://wrafwraf.com/tunnel.html

...
Ref: https://wrafwraf.com/tunnel.html

#2 Tape Art (膠帶藝術)

...
Ref: https://www.tapeart.com/

...
Ref: https://www.tapeart.com/

Ref: https://www.tape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