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我感觸頗深,心裡五味雜陳,首先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是,徐克導演的指導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對于一些細膩感情的捕捉能力,在當今華語電影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影片中期的節奏也讓人看着非常舒服。但是,前半段和結局部分的處理,格外糟心,看前半小時的時候,我幾乎想要提前離場,效果呈現的過于陰間,像是射雕英雄傳的元素碎片紛至沓來。郭靖黃蓉互相尋找,西毒歐陽鋒與黃蓉展開貓鼠遊戲,而射雕前三十章的故事在這短短半小時内通過回憶的記憶碎片來把一些毫無邏輯信息傳遞給觀衆,讓讀過原著的觀衆感到很降智,沒讀過原著的觀衆大概率也是雲裡霧裡。
為什麼覺得徐克不懂浪漫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裡面的兩個關鍵道具,黃蓉做的叫花雞,兩個在下雨天用鐵槍做的避雷針。這兩個讓人聽起來了無生趣的道具,竟然在電影裡出現了好幾次,二人重逢也是通過這兩個道具,明明很相愛的兩個人,卻要通過這種莫名其妙的鬼把戲來相互證明愛,好像在說,我黃蓉知道你喜歡我做的桃花酒釀雞,你郭靖就一定要知道通過下雨天的避雷針才能和我相見。這是多麼荒謬的一件事,郭靖在投軍的過程中,看到了那個雞的招牌,立馬就離開了招軍處,那我就搞不懂了,這到底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俠之大者,兒女情長”
這部電影的槽點雖多,有些地方做的還是不錯的,徐克的導演功力不可謂不強,除去開頭結尾雜亂的章節和一些蠻橫不講理的大場面處理,電影關于蒙古軍營的篇章講述的十分清楚。娓娓道來的叙述着黃蓉,華筝,郭靖這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華筝這個角色尤為突出,徐克通過幾個鏡頭就将其牧馬草原,英姿飒爽的外在形象細緻展現,緊接着通過她與黃蓉直接的交流,讓觀衆體會到這個角色的内在魅力:一個擁有豐富感情,聰穎且識大體的少女。初期,她得知郭靖歸來,不同于古裝劇常規處理的矜持少女形象,她喜形于色,那種草原兒女的敢愛敢恨,非常貼合人物,而當她知道郭靖在中原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子的時候,她沒有任何退讓,回到自己的房間用鞭子抽打着家具,還揚言要殺了那個女人(此時她不知道黃蓉就是郭靖的心上人),接下來就是這個角色最優秀的點,她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人,有頭腦,有正常的行為邏輯,能夠分辨是非。這與郭靖看到桃花酒釀雞轉身就跑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正是這兩段劇情的對比,讓整個電影顯得更加割裂。華筝是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郭黃的關系的,她的角色行為對于觀衆來說是很大的看點,此時的劇情完全吸引的到大家看下去,誰也猜不透這個刁蠻公主将會如何處理她所發現的事情,華筝選擇去找黃蓉打了一架,并且放下所有的恩怨,至此,角色的人物弧光形成。寥寥數筆就把華筝的形象塑造的極其豐滿。
中間這段太過精彩,首尾的劇情才更顯得雞肋,兩個瘋瘋癫癫的主角互相尋找,而且展現大量的碎片化的鏡頭,徐克這部電影最奇怪的地方就是,關于原著的内容拍的極其潦草,而他自己原創的情節卻做到了合格線以上。也就是說,他隻要把原著正常的還原,随後認真的搞叙事,這部電影的口碑就完全不會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