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閑坐窗前的那棵橡樹,
我是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
我是你春夜注視的那段蠟燭,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
看完《穿過月亮的旅行》,又一次重回九十年代。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那個寫詩寄信的年代,那個青春懵懂又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代,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的人們還在熱愛詩歌,
九十年代的人們還在相信愛情,
九十年代的人們還會坐着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隻為奔赴所愛,為ta踏月而來。

你是我溫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帶着陽光味道的襯衫,
日複一日的夢想。
《穿過月亮的旅行》,在這個五一檔顯然是不同的,不是刺激打鬥、不是熱烈的火鍋,不是搞笑的花錢,我認為ta多了一份靜氣。
有年代感的背景設定,異地與年輕夫婦的人物設置,主要的故事沖突如同《麥琪的禮物》般,來源于生活的巧合,隻屬于愛人間的默契,又因為這樣的默契與巧合,最終男女主人公與觀衆都在相逢時刻落淚。
我愛你,願赴千裡,我想你,即刻出發。
找一個你愛的人,彼此心疼,無怨無悔。
這是童話嗎?
可是看到屏幕上相擁的他們,我也真的感到很幸福、很治愈。
電影改編自遲子建老師短篇小說的《月光下的行闆》,行闆是一種音樂速度術語,是指旋律在稍緩的速度而含有優雅的情緒中行進。如同電影中劇情推動的主要載體——綠皮火車在鐵道上“逛逛當當”的行進聲。在那個年代,綠皮火車承載了形形色色的人群,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通過男女主的眼睛,我們也再一次回到了那個充滿煙火氣的舊時光,也許紛擾,也許疲累,卻是真正的鮮活。
而電影的名字《穿過月亮的旅行》,又讓我想到了那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最經典的對白:
“我愛你直到月亮那裡。”
“我愛你遠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
穿過月亮的旅行,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愛遠到月亮那裡,再穿過月亮上回到這裡來呢。

愛情與月亮與詩,似乎在當下真的是稀缺品。
我們鮮少談論詩歌,
我們也鮮少擡頭看看月亮,
至于愛情,
一生隻愛一個人的描述,似乎也模糊不清。
而在這104分鐘裡,一切似乎又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