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妻子,作為媽媽,作為女兒,我們到底要承擔哪些傷痛?the lost daughter,這個女兒其實是leda自己。

01 “我是教授”一個有個性的中年女人

...

開片一位中年女性 Leda 來到了一個海灣度假,入住酒店之後,接待她的老男人問她,你是作家?還是老師?Leda 很自信的說,“我是教授”。她對自己身份很認同。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存在,她有很多自己的習慣和規矩,你總會在和她相處的時候感受到她的邊界。你覺得她不好相處吧可她有時候還挺暖心的。Leda就是這種人。

比如,她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時候,海灘上一個家族的人過生日,請她挪地方,她直接拒絕了,不挪走隻是因為不想。很酷。在如今說“不”都成了一件需要學習的時代,Leda确實非常勇敢,她已是一個48歲的中年女人,她的直接很清楚的讓人明白她的邊界所在。又比如,老男人在餐廳和她搭讪,她隻想吃完自己的盤子裡食物。

但她真的不好相處嗎?其實她内心是柔和的,Leda在Nina的孩子走丢時幫忙去找,在男大學生打工仔幫她挪椅子的時候,她本來也沒有必要挪,但也并未拒絕,還買了他們店的冰激淩。她對人是有善意的,但當别人态度不好的時候她也會強硬起來。是個内心很有棱角的女人。這樣性格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會被說是“有個性”,被性格膽小的的女生喜歡,但往往看不到一個女生的“有個性”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個性”這個标簽蓋過了事實本身,即女性對自己内在的探索,我能不能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能不能擺脫父母丈夫以及社會的期待去生活?這種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望卻被“有個性”這個詞簡單的概括了。

說回來,從影片中不時插入的回憶看來,Leda在實現自我追求的路上看似成功了,但她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代價。

02 作為妻子,作為媽媽,作為女兒,我們到底要承擔哪些傷痛?

作為妻子,丈夫不舉,性需求得不到滿足,Leda在考上劍橋大學之後,她在上課的時候不可抑制地幻想和老師親密的場景。最終如願以償,她和她的老師——一個才華橫溢的胡須男發生了關系,背叛了丈夫。

作為媽媽,她承擔着大部分的育兒工作,同時還要備考劍橋。兩個女兒一大一小搶奪母愛,難免偏向小的那個,大女兒因此總是鬧脾氣,在和打工仔男大生聊天的時候她提到最多的就是她的大女兒,也說明其實Leda内心也為自己那時候忽略了大女兒而感到抱歉。

作為女兒,Leda的母親給她的娃娃她一直留着,把娃娃當自己的精神寄托。當她有了女兒之後,她把自己的娃娃給女兒玩,女兒為了表達對媽媽忽視自己隻照顧妹妹的不滿而在娃娃上亂塗亂畫,Leda十分生氣,說這是我的娃娃你不能這樣對它。而女兒說這是自己的娃娃。Leda一氣之下失手将娃娃扔出了窗外,摔得粉碎。The lost daughter,除了代指Nina的女兒走丢事件、暗喻女主Leda作為一個不稱職的媽媽逐漸失去女兒的過程之外,真正想說的其實是女主Leda自己在作為女兒時的創傷,這個daughter是Leda自己。The lost daughter是迷失的Leda,從缺少母愛到離開自己的母親(從Leda和自己丈夫吵架時說的話可以推測出),擺脫自己的原生家庭,選擇早早的和丈夫結婚、生孩子,再到考大學,完成身份的轉化,社會階級的躍遷,她在某種程度上真正的成就了自己,可是她卻迷失了,不知該怎麼辦,這些傷痛都積郁在心,一直伴随着她,從20幾歲到48歲。一切都是與她自己有關的,與她為什麼一步步成為現在的自己有關的。這部影片是在描述一個女性從女兒到妻子,到媽媽,到成為自己所經曆的傷痛,是對女性自我成長的深度剖析。

Leda作為妻子對丈夫不忠,作為媽媽抛棄了女兒,作為女兒逃離了母親卻繼承了她的習慣(削橙子皮不斷,快速起身時頭暈)。我相信這每一個選擇的代價在Leda心裡都是深深的傷,都讓她在無數個夜裡浸濕枕頭。好像經曆了這麼多的痛,才能換來一個她想成為的身份——讀劍橋大學,住在倫敦的人。她錯了嗎?

03 我回來了,我們能和好嗎?

貫穿全片的玩具娃娃,是Nina女兒的寶貝。Leda看到後聯想起被自己扔出窗外摔得粉碎的娃娃,在暑期一個人度假的過程中,又碰到Nina的家族,和她的孤單形成鮮明對比,勾起内心的傷痛,便将娃娃偷走,自己帶回了酒店,她太想再找回那種家庭之間溫馨的感覺了。實際上,她也去找了,三年後她回到了女兒們身邊,卻有了永遠的隔閡。女兒不再會屬于自己了,就像當初從樓上掉落的娃娃一樣,是Leda自己親手扔出去的。她再悔恨也于事無補了。生活就是這樣不可兩全,女兒已經長大了,她出來度假女兒們也會和她通話,看似時間沖淡了一切,但那些傷痛卻早已化作生活中的刺。《The lost daughter》這部影片就是在拔這根刺。

隻有Leda有這根刺嗎?其實那個搭讪Leda的老男人也有,他在Leda的房間吃飯聊天時,看到了陽台上Leda藏着的洋娃娃,他大可揭發Leda把娃娃還給Nina的女兒,畢竟他還和Nina丈夫的家族有生意往來呢,可他沒有這麼做,隻是默默地在陽台抽煙,一個離了婚在海島獨居的老男人,他也有自己的故事和心裡的刺,他好像能理解任何一個奇怪的人為什麼變得奇怪,能不去管任何人的事。

Nina,海灘上走丢的女孩兒的媽媽,一個受困于婚姻,為育兒煩惱的女人,選擇了與Leda形成了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女性同盟”,她希望從Leda那裡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和勇氣,當她了解Leda是一個抛棄了自己親生女兒三年的自私媽媽之後,即便Nina正在經曆和Lade當年同樣的痛苦,她還是無法不用社會标準來看待Leda。當Leda歸還娃娃的時候,她徹底不理解這個中年瘋女人了。當場翻臉,痛斥Leda沒有考慮她們的感受,她的家族為此找了很久,而Leda明知他們的在尋找娃娃還藏了這麼久。女性同盟就此崩塌。盛怒之下,Nina用固定帽子的針刺向了Leda的腹部。擁有同樣痛苦的年輕女人竟然無法理解她面前這個中年女人的選擇,仿佛是對女兒無法理解母親的暗喻。也揭示了Leda日常生活中痛苦的來源,她的女兒是不理解她的,内心是不接受她的。她隻能自己一個人來度假。

結語:女人難當,希望你有勇氣選擇自己想要的,也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刺。

(筆者辣評:很多人批評這部影片太多情緒描寫,故事線不夠完整,其實這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呀!人家不是在給你講什麼離奇的故事,重點是在Leda的生活和過往經曆上。其他的都得為這種情緒服務。想必沒看懂的人應該是男人和生活中沒有這根刺的年輕女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