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充滿争議的《娘道》成了周圍人問得最多的一部電視劇,不過很遺憾,我并沒有看這部劇,出于責任心,對于沒看過的影視作品我是不會随意評價的。

但是這部被冠以“狗血”的劇,以及它一路高歌的收視率倒是勾起了我回憶中的一些片段。
十幾年前,“狗血”似乎更多的被用來形容韓國電視劇,那年頭大家都在電視前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恨不得把壞人揪出來痛打一頓,一邊罵着“怎麼這麼狗血”啊,一邊欲罷不能。
1993年,我國首次引進韓劇,但直到1997年家庭劇《愛情是什麼》的播出才開始真正引起轟動,發展至2002年,韓國電視劇的大陸引進數量高達67部。

随着多年的發展,韓國電視劇的制播體系愈發完善,基本每年都能出現幾部高口碑高收視的優秀作品。目前韓國電視劇按照放送時間的劃分,大緻可以分為六種,其中一種叫日日劇。
這種電視劇在每周一至周五播出,每集約30分鐘,像很多人童年回憶中的《人魚公主》、《看了又看》、《加油!金順》都屬于這類,主題大多圍繞豪門鬥争或是家庭倫理,百集以上綽綽有餘,可能也是最接近我們“狗血”定義的電視劇。
但是回過頭來看,我們能從這些“狗血”劇中學到的東西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2012年有一部KBS1推出的晚間日日劇,叫《加油!金先生》。

這部劇沒達到國民電視劇(收視率超過40%)的水平,但上榜首周就沖進了韓國收視榜的第二位,收視五集下來平均有25.6%,成績算是相當不錯的。
其實這部完全不避諱狗血元素的劇,無論劇本、演員選擇還是價值觀的傳遞,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一、劇本創作
從這部劇當中能窺見一種成熟的電視劇劇本創作模式——要想抻出一百多集,基本都是從人物關系出發。
迷你劇可以根據收視率來調整人物戲份,甚至增加新人物來刺激劇情發展,但是長篇電視劇如果一味地從後期加入角色,就很容易就陷入強行續尾的泥潭,收視率下滑。
聰明的做法是一開始就鋪開一個大的人物關系。

《加油!金先生》的主人公金泰坪陰差陽錯撫養着幾個孩子,因為房租問題不得不搬到熟人家去住。
這家人是很典型的韓國家庭,上面一個老爺子,下面一對兄妹,嫂子有點刻薄總想占點便宜對女兒又管教很嚴,一心希望女兒嫁入豪門。

金泰坪沒什麼太大的文化,最擅長的就是做家政,因此找到了一份定時上門服務工作。
雇主家庭條件非常優渥,兩個奶奶,一位會長,下面一對兄妹,哥哥是殘疾。

再加上金泰坪本身也是一個棄兒,自己的身世同樣是迷點。
算下來光是主要人物就有近二十人,好像十幾集真說不明白。
三個階層的家庭的故事不斷交織,像是韓國社會的一個小縮影,既讓内容的選取範圍更廣,也讓人物之間的相處模式充滿看點。
當然,這種創作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劇集學到的套路。真正區分水平高低的,還要看其他元素。
二、演員魅力
長篇劇集要想成功,首先角色自身的魅力非常重要,特别是主角。
不光需要劇本的設定,演員本身的契合度也非常重要。
日日劇單集成本很低,還有大量重複場景的使用,如果主角氣質和故事格格不入,演技又差,那就會放大劇集的缺點,這種情況下還要觀衆堅持百十來集,簡直是一種折磨。
換句話說,演員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劇本的可信度,《加油!金先生》的劇本設定有很多刻意苦情的地方,但是金泰坪這個角色的魅力還是穩住了收視率。

金泰坪的飾演者是韓國著名長壽偶像組合“神話Shinhwa”出身的金烔完,神話組合在韓國的國民度一直很高(當然這和他們一直堅持不懈的音樂創作和超強的綜藝能力有關)。
但是這部劇播出之後,金烔完個人在韓國中老年婦女中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暴增,火到什麼程度呢。

去市場買菜都打折,一路前呼後擁都用“金先生”稱呼他。
作為一個非科班(偶像)演員,金烔完與角色的貼合度比很多演員都高。
他在作為歌手活動時是這樣的(左下一)。

但在劇中,他是這樣的。

放下所有姿态,無論是做飯、洗衣服、打掃還是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各種細節很豐富,期待對方吃食物時因為緊張不自覺握起了拳頭,修東西目光始終随着手部動作的專注,進入房間時習慣性的小跑,在雇主家中不由自主地有些駝背,在孩子們面前又站得筆直。

這些細節當然不完全依賴于角色的設定,更多還有演員本人的體悟,人物站得住腳,才能紮到更多觀衆的心裡去。
否則無論多漂亮、帥氣,或者努力扮醜犧牲,角色仍然浮在表面,不僅不能讓觀衆入戲,甚至還會導緻觀衆反感出戲,直接影響口碑。
三、價值觀念
《加油!金先生》與《娘道》這類劇集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精準的受衆對象。
日日劇大部分都是什麼人在看呢?家庭主婦,退休老人,要想取得高收視率一定要抓住這部分人群的心理。
《加油!金先生》反套路的地方在于:男主角的設定是反向的,我們一般看到這種苦情戲主角都是女性角色,這部卻是男性。
引用豆瓣用戶Anitassbender的評論:

主人公金泰坪,可以說是集男女全部優點為一身,既在女性、孩子受到暴力威脅時挺身而出,充滿男性魄力,又有傳統價值中所謂的“女性”優點,擅長家務溫柔負責。

這種設定狠狠戳中了受衆群體的痛點,既滿足了女性對“丈夫”、“父親”身份的期待幻想,又不會讓男性對同性身上的異性氣質排斥,更沒有固化男女偏見去讨好傳統價值觀。
盡管這部“狗血”劇時不時有一些過于戲劇性的設計,但整體仍然他傳遞出一種更現代的觀念——如何打破偏見,怎樣通過坦誠溝通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
金泰坪身為男保姆,屢屢遭遇職業上的歧視;作為一個單身父親,受到社會上的歧視;作為一個底層職業者,又要承受階層上的歧視。

除了金泰坪,劇中人物的沖突也大多由于階層、環境,比如大兒子來自北韓,因為明顯的口音總是遭遇苛責;女主角的哥哥患有人群恐懼症,是網絡上的社交名人卻始終不敢走出家門;女主角的兩個奶奶也因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一個屋檐下不斷争吵。
《加油!金先生》在家庭、愛情以及婚姻觀上的沖突也有一些很細膩的處理。

青梅竹馬的女友喜歡金泰坪的善良,不在乎寄養在家裡的孩子,但真正在一起之後才發現實際困難遠超想象;
弱勢的丈夫與強勢的妻子因為利益在人前假扮恩愛,回到家中立刻不合反目;戀情中,是門當戶對重要,還是男女雙方價值觀一緻更重要?
金泰坪在劇中經曆了兩次戀情,漫長的觀劇過程仿佛陪他一起戀愛,在第一段感情中盲目地為了扮演好“男朋友”的角色去付出,到真正臉紅心跳明白愛情到底是什麼感覺,再到無法彌合家庭背景差距帶來的婚姻阻礙。

沒什麼蕩氣回腸,金泰坪的戀愛狀态和普通人的戀愛軌迹是吻合的,瑣碎填滿了日常,焦頭爛額地處理人際關系,有時候看得人心裡發堵卻又期待下一步發展。
其中有一個細節很有趣,女主角因為家庭反對她和泰坪的戀情執意出走,并且想要脫離家庭獨自生活,金泰坪沒有因此感激不已,他先是擔心,然後嚴肅地要求她和家裡聯系。

這種成熟又有擔當的做法,不夠浪漫卻足夠令人心動不已。
金泰坪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正面解決問題,想辦法軟化阻礙而不是激化矛盾,有底線不退縮,該争取的也不會一味謙讓,很好地避免了這類劇集塑造人物時宛如“聖母附身”的無條件犧牲形象。
在這部劇集當中,我們看到靠雙手工作的人挺胸擡頭赢得尊重,看到普通人的善良真誠但絕不懦弱卑微,看到婚姻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磨合,看到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青春期面臨的煩惱,看到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和彼此守護的珍貴。

反向的設定和正向的能量,讓《加油!金先生》擁有一批忠實的觀衆。
即使要做“狗血”劇,也需要演員奉獻出誠意,即使是瞄準中老年市場,也可以打破兩代人的隔閡。
畢竟,能讓一家人坐下來一起看的,才是真正的家庭劇。
-fin-
作者:藜照(自由人)
首發于個人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