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編劇組是怎麼寫的,把第四集寫的很像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June第三集那個行為沒什麼大問題,作為媽媽看見女兒被囚禁在玻璃房裡,作為母親,賣隊友也……emm…如果你孩子被威脅了你會怎麼樣…

至于牛奶裡吵架那番話,可以代入一下June…在賣隊友以後已經出現了信任問題…

Rita: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和Martha,對Serena并沒有那麼對立,見Serena那面很猶豫的态度很證明,最後的壽司+陽光算好結果

有關Janine的去醫院看護士/醫生部分,台詞基本上都和《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高度一緻,那個Black Woman和電影裡面的診所老太太一模一樣…現實社會中至少美國非大城市就是這樣…就不提阿拉巴馬的法律了

醫生的台詞和電影也很一樣,#很好奇為什麼沒有做人流而是藥流,可能那樣太殘忍了#

有關最後…June肯定不會做的,母親就是女權分子,不《我唾棄你的墳墓》就很不錯了,當然這不是B級片;

極端社會下,普通人的基本權利被剝奪後,客體化稀松平常,曆史書中的案例不要太多,不僅對女性,男性也一樣…Gilead的核廢料殖民地裡,男性/女性幹活就是等死…

Janine的悲劇人生從Gilead前就決定了…底層家庭+未婚生子後的生活決定了她的性格,最後的對話也沒有很可以,人善被人欺……#在使女時的就一直在被Lydia和大主教欺負#……

另外,June并沒有想去吃土匪的東西,隻是換了衣服跑…并沒有非要Janine去…隻是…

這集要的是觀衆感同身受的效果,Gilead成立就是當年溫水煮青蛙煮出來的,從女性不能堕胎,女性不能工作,不能有獨立賬戶開始…

按照證言主線,

June在Janine死以後跑出來後(闆上釘釘),最後兩集控告的震撼力會更大…

編劇大路線不會錯,Atwood老奶奶還在當劇集編劇,還有續集書在,不會爛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