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_Emu_30•5個月前
【這部電影有點失望!我對這個概念很感興趣,但角色太多,缺乏深度,我對誰都沒感覺。幾個角色的對話很奇怪,演技也很差。
我本來希望這個故事能記錄所有在這間客廳裡發生過的事—但當所有住在這房子裡的人似乎都讨厭它,想要搬走時,這多少破壞了在心愛的房子裡創造回憶的魔力。片尾瑪格麗特說她愛這房子的那句台詞似乎不值一提,因為她似乎整部電影都在怨恨它。】
2 馬魯希亞.5個月前
【是的。瑪格麗特說她喜歡這棟房子,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我同意你的其他評論。】
StayP..•5個月前•已編輯
【我知道我回答得晚了,但這正是關鍵所在。她确實怨恨這棟房子,怨恨她一輩子住在那裡。她怨恨自己沒有擁有的生活,怨恨漢克斯沒有給予她的生活。她離開了他和那棟房子,去追尋它。我不認為這本該是那種“哦,看來我終究是真的愛過這個地方”的甜蜜感。這本該展現的是,一旦抛開一切,她的生活裡依然有值得熱愛的地方,并突顯出她在人生中沒有這種感覺的悲劇。這是一個警世寓言,警示人們要珍惜那些重要的東西。賴特讓自己對那些她不會記得、也不會在意的事情産生怨恨。她一直夢想着丈夫設計的房子,渴望着“那會是一棟美麗的房子(生活)”,盡管它終究隻是一場夢,而她卻錯過了愛上最終擁有的房子(生活)的機會。
最後,當她的記憶幾乎完全消失時,她突然清醒過來,想起了在那裡的家人,那些快樂和勝利的點點滴滴。她愛她的女兒,并在那棟房子裡撫養她長大。在那間房間裡,她經曆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時刻。
悲劇的是,她把整個人生都投入到對過去的怨恨和對未來的渴望中,錯過了一切。隻有在生命的盡頭,她才擁有了記憶完全消失的時刻,擺脫了所有未能實現的期望和破滅的夢想的包袱,能夠珍惜在那棟房子裡分享的愛。對我來說,這種鮮明對比的意義在于,她從未珍惜過自己擁有的生活,從未珍惜過值得快樂和感恩的一切,這對她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我看過一部關于生命短暫的電影,它的核心論點是:人生其實更多的是與愛人圍坐在客廳裡度過的點點滴滴,而非努力去實現你認為理應實現或應得的成就。有時你能如願,有時卻得不到。但如果你對過去懷有懷舊或怨恨,對未來充滿擔憂或憧憬,你就永遠不會珍惜當下的生活,也不會活在當下。
這對幸福的夫妻并非因為實現了夢想而感到幸福,而是因為他們真切地生活在彼此的愛意中。在那個年代,女性隻能做家庭主婦,但這位
20多歲的妻子找到了享受家庭生活的方式,并發現自己以合夥人的身份參加了那場推銷椅子的會議。他們本可以稍稍怨恨一下市場從
RelaxiBoy轉向LazyBoy的舉動,但他們選擇享受已經取得的成功。
當椅子還是個爛樣子,而成功随之而來時,他們依然幸福而相愛。
羅賓•賴特讨厭和公婆住在一起,覺得他們空間不夠,事業心無法實現,也沒能去巴黎看看。這一切毀了她的婚姻,讓她活在對未來的輕蔑和渴望之中。她錯過了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小奇迹,比如那個藍絲帶。直到為時已晚,她才意識到,無論她人生中有多少遺憾,那些真正重要、真正陪伴着她的東西都已經發生了。她愛那棟房子,因為她愛她的家人,他們就在那裡相聚。
令我心碎的是,直到她瀕臨死亡,才意識到自己擁有值得熱愛和享受的人生。我很高興,此刻她似乎帶着這份愛,就像她還帶着其他東西一樣,但悲哀的是,這麼多年來,她從未真正生活在這份平靜和愛之中。】
———————————————————
白松燃燒•5個月前
【我媽媽死于癡呆症,她臨終前的舉止和瑪格麗特一模一樣。我們直到片尾字幕結束才離開劇院—我花了那麼長時間才平靜下來。
我住在一棟老房子裡。它沒什麼特别之處。它建于20世紀20年代,坐落在城外的一個奶牛場上。那棟19世紀40年代的農舍至今仍矗立在我家街道的盡頭。我的房子顯然不是由經驗豐富的工匠建造的。它是用廢木料砌成的,而且灰泥粗糙。它最初在後院有一個手動泵來取水。但它至今仍然堅如磐石。
我的城市有蘭德爾目錄,我能夠拼湊出誰曾在這裡居住過:
縫紉機銷售員
家具廠工人
一名面包師
一名木匠
(1934年至1936年空置)
一名汽車廠工人
一家金屬制造公司的銷售員,後來晉升為銷售經理)
基督教女青年會餐廳工作人員
一對退休夫婦
我
我的圖書館裡有房地産照片卡,展示了
1959年(車道上停着一輛新款别克
Invicta)、1963 年和1968年(當時房子附近有大樹)出售的房屋。
我在後院發現了一些破碎的盤子、玻璃器皿,以及一瓶大約1930年的當地産的芹菜可樂。我在冷氣回風口發現了一個藍色玻璃香水瓶。我在地下室發現了一本1937年的《真實羅曼史》。我在車庫門上方發現了一本1970年房主留下的小螺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他和兒子的關系以及他們的釣魚之旅。
如果你生活在像我這樣的地方,你會好奇那些在你之前來過這裡的人,以及他們留下的痕迹。這部電影讓我融入了故事,并問我,我會留下什麼。】
Reddit上兩則有趣的評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