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是饒有興緻地看完的第一季 第二季發生了什麼我就不太記得了
第三季朋友拉着我看 我已經不想看 為此她跟我吵過一架 就像是劇裡面吵架一樣 說不清的原因 最後歸結為 “你這個人就是非常糟糕”,“你就是不想讓别人舒服”
粗略帶入 我比較像 Carmen 她比較像Syd
Carmen在廚房的暴君感 快速 高壓 别人都跟不上他 他為此很煩心 基本跟我如出一轍 雖然沒有直說 别人很蠢 但基本上别人都感覺到了 我時刻都在說 你們太蠢了 太慢了 這都做不好 這麼簡單
有一個時刻 半個月前的一天 我想到要是擱十年前 我一定會主動陪她看的 現在雖然她很喜歡這個劇 但是我總是靜不下心來
就是那個時刻 半夜三更 找不到想看的劇 就開始從第二季看 把三季都看完了
看他們就想看自己 雖然我對吵架ptsd 基本上很成功地 讓我作為旁觀者 不僅看到自己的樣子 而且能感受到 我焦躁的時候 身邊的人是怎樣的煎熬和怎樣的善良
唐太宗說什麼來着。以人為鏡 可以正 什麼來着 基本是那樣
我看有影評說 什麼時候能結束這個劇
基本上這是一個心理陪伴劇 它的精彩絕倫之處就是還原真實的生活
永遠在ing的時刻
焦慮來自于 自己覺得自己not getting there 沒個頭 永遠理不清
反而是有皆大歡喜的劇看多了 所以會焦慮吧 生活一點都不一樣 生活在淡水裡的魚一下子發現自己到了海裡
看下來第四季明顯更加精進了
不管是情節的設計還是拍攝手法 都有了新意
比如桌子底下大家說自己的恐懼
和Syd的夢境
這劇還有一點很适合我 :
它講的是單純直給的人們的心理困境 這些困境更多是因為他們的内向 責任 孤獨 和善良
一方面他們很正常:沒有兇殺 沒有磕藥 沒有違法犯罪 也沒有飛來橫禍
一方面他們不太正常:一天到晚吵架 時時刻刻都能吵起來 吵來吵去跟複讀機一樣 “fk u” 來 “fk u”去
全都是很瑣碎的事情
攻心劇 不适合我
雖然很喜歡懸疑和偵探 但是對我來說是在另一個世界的遊戲
隻有這個劇 是我這樣 除了性格,完全是個好人 尤其親近的人對我更又愛又恨 ,改掉脾氣就是天使了
急性子 不知道要去哪裡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
就是這種這輩子形影不離的焦躁 not knowing getting where etc.
在第四季的結尾 前三季的遺留問題 清晰了百分之八十 解決了百分之五十 又出現百分之三十的新問題 ——
就跟餐廳的營收一樣: 外賣多賺的一點錢全都貼補進了餐廳 這裡多賣100個漢堡 那裡多招了一個人
好像永遠看不到爆發沖上天的一天
看起來好好壞壞 結果永遠差不多
但在這個過程中
其實餐廳更漂亮了 人員更專業了 問題改進了 就單單隻是賬上的錢看起來沒有多很多
而我們這個社會很遺憾的就是
如果賬上的錢沒有多很多 那麼實際可以感受到的 摸到的 用到的一切 都沒有意義了
這個是我的問題 我也沒改掉 好難
因為拿着charts 報表你可以跟别人簡單展示你的價值 你的achievements
如果沒有很快可以講明白的 好像就是一無是處
以前我可以講 我高考多少分考上了什麼大學 在哪裡就職過 賺了多少錢
這五六年 我很難講出來了 因為沒有拿到任何“認證” 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個loser
就像劇裡面每個人 他們都很有天賦 他們已經很棒了 而他們全部都因為覺得自己是個loser 很差勁而焦慮
syd焦慮
Carmen焦慮 覺得自己完全無法跟人相處 也不能經營餐廳 家裡一團糟 戀愛也不會談 而 完全忽略自己在廚藝界的任何成功
Marcus從炸甜甜圈到現在的甜品大師 還是焦慮沒有創意怎麼辦
Richard 更是覺得婚姻失敗 沒錢 沒特長能力 但是事實上在 Ever的實習讓他發現自己真的擅長和人打交道 Carmy是對的
Tina也是 中老年女人失業 找不到工作 她也是一樣用工作來定義自己是誰 有沒有價值
生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 getting there的過程
目前 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 我開始抹掉之前達成的社會、他人為我設定的價值
并且 很難過的發現 不僅我再也拿不出這些價值 更加是我自己形成的價值與此完全相反
所以等于 新的價值觀再形成中 但新的評價标準尚未确定 所以人會焦慮
Not getting there 和 getting there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