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了導演S的豆瓣賬号,試圖找點沒聽說過的電影看看。考慮到通常人的品味總是會随着看的東西越多,變得越奇怪,就從導演S最早的觀看記錄開始翻。然後本着隻看四星以上的原則,一眼就看中了這部。
以為keyword是Pervert,沒想到是Ideology,電影更像是一堂兩個小時沒有下課時間的哲學課,我隻能手動下課休息。
課上完之後,去看了看影評,倒是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說法,來自這位齊澤克的另外一部電影《變态者電影指南》(The Pervert Guide to Cinema)。
據影評引用,那篇電影裡的原話是這樣的:“如果你要在現實中尋找比現實自身更真實的東西,就看電影所構成的虛構之物吧” 。倒是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多年的困惑,為什麼那些哲學課、倫理課的老師都喜歡舉電影的例子來說明某些理論。之前我一直以為這種挺不專業的,拿被虛構出來的事物來佐證一個現實的理論。結果倒是在這篇影評中找到了一定程度的解答,大概可以理解為,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人類欲望、思想的結晶,在掙脫了現實的束縛之後,一些在現實中被隐藏、掩飾、扭曲的事物,反而更容易被看到真實的樣子了。
回到電影本身,我得承認我大概在the big other和基督教附近迷失了。這段内容,沒有相關文化背景的人理解起來過于困難了。
至于覺得有趣的觀點,大概如下:
1. 一個當下非常普遍的現象。某品牌将收入的1%用于XX慈善事業,是一個完美的設計,将消費者的消費主義負疚感完全的抹消了,盡管這部分善心已經包含在了價格裡。
2.《泰塔尼克号》上Rose對Jack的愛情,隻是上層階級在吸取底層階級的生命力(好形象)
3. 歡樂頌在集權主義的泛用性=》集權主義需要的是一個神秘但空洞的包裝。這個包裝需要看上去非常的有思想性,同時沒有任何切實的意義。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德國戰車”樂隊那段,如何摧毀納粹精神,原來需要是**。
總之,這個片子更像是一節天馬行空的哲學課,有些論點很有意思,有些論點你聽不懂。以及,齊澤克的斯洛文尼亞口音英語,挺久了還聽上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