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少寫這種影評的,但是作為老爺的死忠粉,哥譚市神秘傳說的愛好者,我還是非常想借機宣傳一下這個電影的,因為它的素質确實還不錯。

馬特裡夫斯的這部蝙蝠俠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最早是大本自導自演,然後換馬特裡夫斯輔助劇本,然後是大本徹底不管了,換馬特裡夫斯導演,大本專注演,然後是大本酒精上瘾不得已退出,然後是大本徹底被華納兄弟抛棄,然後是帕丁森來了,然後又拍了一年,然後又疫情,然後帕丁森還冠上了,然後又拍了一年,終于是在今天在中國上映了。作為DC電影的核心IP,蝙蝠俠又能拍出什麼不同之處呢?

在這部蝙蝠俠之前,一共出了有66版的,後邊的四部連續的,諾蘭版的三部曲,紮導版的兩部(可能還有客串)。66版的我是沒看過的,但是造型是見過很多次了,太明亮了,畢竟還沒有弗萊克米勒。四部連續的蝙蝠俠就比較經典了,第一部的黃底黑色蝙蝠标志,就是我小時候對蝙蝠俠的第一印象了。第二部是那個裁縫版貓女,縫的衣服破破爛爛還有那個尖鼻子企鵝人,多少掉san值了,我對第二部一點感覺也沒有,說好不好,說差也沒多差。第三部還可以,雙面人和謎語人,就是劇情有點無聊。第四部是毒藤女和施瓦辛格版本的冰凍人談戀愛,真的難繃,也是這一部一下子讓蝙蝠俠電影被華納兄弟塵封了十年。諾蘭版的是我最不喜歡的版本,除了第一部俠影之謎,其他兩部太警匪片了,而且太不蝙蝠俠了(我特别喜歡俠影之謎,很有感覺,可惜後邊兩部拉跨了)。貝爾太瘦而且太矮,這還可以接受,諾蘭設計的打鬥真的讓我覺得啥也不是。整個諾蘭的系列抛棄了弗蘭克米勒在元年和黑歸裡刻畫的那個蝙蝠俠形象,又拾起了這種超級警察的風格。蝙蝠俠為什麼是蝙蝠俠,是有原因的,不是一個普通的超級英雄,不是一個遊走于法律之外的土豪警察,我看諾蘭是沒明白這回事。當然我讨厭的主要原因還是動作戲拍的啥也不是。紮導的蝙蝠俠,額,可惜了大本這麼好的體型了,夠壯,1米9多的大個子,這就是天生的蝙蝠俠,結果紮導這人沒腦子的特征也遺傳到了蝙蝠俠身上,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純純的沒腦子的蝙蝠俠。到馬特裡夫斯這裡了,拍的這個蝙蝠俠,我看完第一部感覺還是可以的。帕丁森面無表情的那個感覺很對味,有點“蝙蝠俠不贊成的目光”那個味道了,主要是很像阿卡姆遊戲系列裡的蝙蝠俠的表情,可能是真下了功夫的。造型方面,我覺得還行。披風方面有點類似煤油燈下的哥譚裡的蝙蝠俠的那個披風領子,高出肩膀一截。頭盔目前想不出有類似的,很特别,感覺漏的地方有點多。铠甲類似蝙蝠俠阿卡姆騎士裡的蝙蝠俠套裝,有種機械的感覺。腿部黑乎乎的一直看不清,但是我感覺好像是沒有裝甲的,就差了點意思。

蝙蝠俠我一直喜歡兩種風格,一種是類似元年和漫長萬聖節這樣的,有法科内家族,羅馬人等等這樣黑手黨的。因為我是一個黑幫片愛好者。想想那群坐在椅子上抱着貓的教父,Button man,被蝙蝠俠胖揍個半死就有種特别的反差感覺。另一個風格就是變态殺人狂帶探案的,包括但不限于類似緘默,新52的貓頭鷹法庭,三個小醜,漫長萬聖節,豬臉教授,新52的木偶師等等,這些在那些變态殺人狂電影裡叱咤風雲的變态殺人狂們被蝙蝠俠吊打也有一種反差的萌點。這一部作品中蝙蝠俠對抗的主要反派是謎語人,就是綠帽子綠西服精神小夥英格瑪。說實話除了我記得新52上他玩了個大的還有緘默上玩了個大的,這貨一直挺默默無名的。與其說他是謎語人,不如說他更有點像日曆人或者某些單行本中的小醜,因為謎語人我感覺要麼就玩大的,像新52那樣直接颠覆了哥譚,成了皇帝一樣的人物,把蝙蝠俠人搞暈了,要麼就是遊離于幕後之外,然後蝙蝠俠也不能怎麼樣他,就像緘默一樣。但是這部電影裡的謎語人就放低了姿态,髒活累活都自己幹,風格也成了七宗罪風格了,不能說多好吧,但是我感覺把謎語人放到這個角色上,多少大材小用了,你放個紮斯先生上去都成。也是因為這個,導緻最後的結局高潮略微有點莫名其妙,很不謎語人,整個電影呈現了一種頭重腳輕的狀态。

電影中的設定是蝙蝠俠出道兩年多,“It has been two years”,按道理來說蝙蝠俠在哥譚已經是輕車熟路,駕輕就熟了,但是這個蝙蝠俠還沒有擺脫元年的稚嫩,還在找尋自己的風格,所以這個電影還可以當作是一部元年電影。蝙蝠俠打的還是挺狠的,就是裝備寒酸了一點,而且電影的風格真是lorre說的,要不是時常出現的智能手機,你真以為是在看一部70年代拍的電影。蝙蝠俠的裝備實在是有點低級了,不說你做到阿卡姆騎士裡那種機械式铠甲,多層透視什麼的,你起碼得有蝙蝠俠内褲外穿階段都有的道具吧。蝙蝠俠的智力比起大本來有巨額的提升,整個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劃為偵探片了。不得不說導演還是很雞賊的,幾乎所有的動作場面都剪到預告裡了,你以為電影裡還有更多的戰鬥,其實都給你展示了,有點類似湯老師的電影卡彭,看預告你以為是警匪大火并,是情人節大屠殺,是芝加哥之王,實際上是風燭殘年的老卡彭回憶往昔。

但是作為一部元年電影,你必須必須不能錯過的人物就是戈登警長,但是這個電影中的戈登就跟不存在一樣,沒有任何心裡,你把他換成任何一個警察都行,但是看過蝙蝠俠漫畫的人都知道,戈登是獨一無二的,作為一個前特種兵出身的警察,戈登不僅在身手上是警察局的頂尖,而且并不是像電影裡的戈登一樣,像個傻白甜,他不僅知道警察局的那些罪惡,而且很多都是他親身經曆的。我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一個電影會像漫畫,動畫片裡那樣刻畫這個為了社會,為了家庭付出了一切的幾乎就是好警察代名詞的戈登警長,搞得戈登就是個打醬油的。這是我對電影不滿意的地方之一。

克洛維茲的貓女我隻能說頂級,頂級中的頂級,這就是貓女本人啊。沒什麼多說的,如果電影沒了這麼好的貓女,肯定是要扣分的。導演重新拾起來“I am vengeance”這個口号,用這個口号去刻畫了蝙蝠俠如何從複仇的形象轉換到哥譚新希望的象征。說實話,我看了這麼多漫畫,電影,動畫,沒有一個把這個形象表現的有蝙蝠俠阿卡姆起源裡好,阿卡姆起源最後戈登那段話也是永恒的經典,建議這些導演們都來看看,人家遊戲裡戈登也沒什麼戲份,但是戈登這個人的形象就赫然立在了紙上,從最開始的“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atman”到最後的“He gives us a hope to believe”的轉變非常的自然生動。不過電影主要還是由于反派的不給力和劇情節奏的不穩定,導緻了最後的轉變多多少少并沒有那麼順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福,為什麼就不能找一個瘦削高挑的英國老頭來演呢?我不是說咕噜演的不好,就是你看咕噜這貨五大三粗的,看起來比蝙蝠俠還壯,多少不太合适。而且他演的這個阿福少了阿福特有的阿福幽默感,雖然目前出現的幾個也都沒怎麼表現出來,傑瑞米艾恩斯版本的還可以,你把他換了去幹什麼?

電影緻敬的橋段很多,法科内的臉被貓女抓了三道,蝙蝠俠他爹和法科内深厚的友誼等等。但是我記得哥譚的創始家族就是人家阿卡姆家族,怎麼還有個韋恩,強行拔高了韋恩家族。我記得在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裡掃描阿卡姆家族的徽章,類似一個屎殼郎,那個創始人就唠叨起他怎麼創業。

說了這麼多,其實電影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在去年一年看了這麼多好萊塢的拉跨作品,有這麼一部不怎麼拉跨的,真是不容易。雖然劇情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節奏的不流暢,但是整體而言還是瑕不掩瑜的。我可以給8.5/10吧,情懷多給1分。最後彩蛋真坑爹啊,我以為是有什麼聯動呢,結果,額,可以不留在電影院看這個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