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不喜歡國外的動作片,感覺華而不實,形式大于内容,偏好大量的特技和明星來制造噱頭。不過是突然心血來潮,看了這部中文譯名為《憤怒複仇》的外國片,久久無法平靜。 從此以後,我也愛上了丹澤爾華盛頓。他演繹的角色都内斂而深沉,後期情感爆發的很激烈,前後對比明顯,感情戲控制得非常好,見之難忘,直抵人心。

       英譯名是《man on fire》,不過看完影片以後,我更願意用A MAN AND A GIRL 來為它命名,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憤怒”的字眼,盡管影片是血與火的浸透,愛與恨的交織,但讓我無法難忘是這個高大的黑人保镖和他的保護對象—白人小女孩。 


...

       其實故事情節并不複雜,一個内心對生活失去希望的退役軍人Creasy在保護一個小女孩pita的過程中,被她的可愛和樂觀所感染,漸漸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就在此時,pita被人綁架,而Creasy身中3槍,卻無法援救。傷愈後得知小女孩被害的消息,為她複仇的故事。他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與這件事情有關的和從這個中得利的以及用眼睛瞪着我的我都要宰了他們。”本來,Creasy已經想脫離過去的殺人生涯,重獲新生,可pita的死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他決心用自己的方式為pita複仇。他的複仇手段血腥殘忍卻又如此的堅決,透露出他對pita深深的愛,男人的愛是深沉的,含蓄的,卻是無比的感動人心,因為這種在于他的隐忍在于他的奉獻在于他的付出在于他的不顧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

        最後一幕Creasy用自己的生命和pita交換時那種義無反顧的神情,并且告訴pita他愛她,淚水濕透了我的面頰,用愛的方式告别自己愛和保護的人,今生無悔。 


...

      pita在整部影片中很出彩,如果沒有她的天真可愛,就不構成Creasy這般瘋狂複仇的原因 ,我想會有很多人願意為pita這樣做, 因為她真的很好 。雖然Creasy死了 ,但是Creasy生的意義卻在pita身上得到了延續(What was she to Creasy then? She showed him it was all right to live again.)她帶給人希望和快樂。 Creasy一生殺戮, 之前的困惑迷茫讓他有了自殺的念頭 ,因為他不知道為何殺人。 隻有這最後一次,他是那麼堅定,他用怒火燃燒仇恨, 燃燒那些剝奪他快樂的人,這種愛的表達方式看似極端,實則深沉,一切都顯得很完美。再次支持這部影片! 

      記得片中那對老夫婦勸阻Creasy時說道:“上帝要我們學會寬恕。”而Creasy答到:“那好,現在,我讓他們去上帝那裡學習。”真是精彩。我并不是宣揚暴力的世界,但是對于惡人我并不反對以惡制惡,心靈已經被扭曲,靈魂已經被污染,這樣的人上帝能淨化他們的内心嗎?如果一度讓惡又占了上峰,我相信他們還是會傷害其他的人。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卻不失是一個辦法,善良應該用在值得同情的人身上,否則,你就是浪費你無謂的眼淚。


...

      pita(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在自己的記事簿上稱Creasy是Creasy beer,I love you!她第一眼看見Creasy的時候,就很喜歡眼前的這個保镖,想和他做朋友。她好奇他的一切,也關心着他的一切,甚至注意他身上細微的變化,甚至看出了他内心的掙紮和悲傷,試圖靠近這顆孤獨的靈魂。而Creasy由最初的抗拒也慢慢轉變為接受,他從pita身上理解了何為愛,何為快樂?看着pita送Creasy禮物,看着Creasy第一次真心地展露笑容,看着Creasy訓練pita遊泳,告訴她如何釋放自己,看着遊泳比賽pita獲勝時和Creasy開心地擁抱,看着pita随意地摘一朵小黃花送給Creasy,而Creasy卻鄭重地放在胸口的口袋中,兩人相視一笑,那麼溫馨,那麼真摯。看着Creasy面對綁匪為救pita時英勇的身影,看着pita眼見Creasy中槍倒地又跑回來撲在Creasy流淚呼喊着他的名字,卻被綁匪拉走的場景,一幕幕都镌刻在我的腦海裡,怎樣都揮之不去,就這樣一個男人和一個小女孩之間真摯的情誼深深地打動了我,簡單卻震撼。 

      故事結尾的背景音樂很美,Creasy安靜地閉上了眼睛,他的心願已了,pita可以繼續好好地活下去,他沒有遺憾。窗外的天空很美,也許少了點點綴,顯得有點落寞,英雄的結局也許總是略顯孤單,卻一點也不防礙我們遠遠的欣賞他的魅力。這算不上是真正的悲劇,但是看到Creasy死去,心裡依然堵得慌。可是我依然贊賞這樣的結尾,完美中的不完美,讓人明白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是能夠保護自己愛的人,看到她幸福,這種愛無關愛情,是一種生命的大愛。 

      Creasy,pita依然快樂地活着,你的靈魂安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