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部作品突然陷入某人後,總是很難再回憶起初看時那種純粹的感覺,那種僅僅将其當作一部普通的電影、不夾帶任何個人情感的感覺。

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這部電影,卻因為一度誤解了海報上兩個角色的性别而一直沒什麼興趣看,這種錯覺很愚蠢但又真的會産生很大影響,它讓我完美忽略了影片标簽中并沒有“同性”二字的事實,甚至在被選入上屆電影節片單後,還是被我首先排除出了觀看計劃。重新點開電影頁面的契機是某天突然意識到進入委員會的門檻不是10部而是12部,于是我又重新考慮起了這部影片,又在下意識劃到演員表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海報上是一男一女,且女主角我此前就蠻有好感,也很久沒在電影中看過她了,想着那不如就看看吧。

1

夜晚,酒吧裡。藍色的燈光,強節奏的音樂,嘈雜的人聲。打架聲傳來,身為酒吧保安的Ali連忙沖上前去拉架,轉身看到有人倒在地上,從露出的雙腿來看顯然是個女人。被扶起後的她是這樣子的——頭發糟亂、鼻子流着血還未止住、臉上帶着髒髒的妝、手微微顫抖并沾有血漬,很不堪的一副形象,卻又有着一種别樣的美麗和性感,是那種惹人憐惜卻又讓人不敢觸碰的感覺。

...
這該死的緻命的美(ಥ_ಥ)

走出酒吧後,Stéph一邊罵罵咧咧地擦着臉上的血,一邊還堅持要自己開車回家,能看得出她應該是一個性格比較倔強獨立的人,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于眼前這個幫了自己一把的保安。這便是Ali與Stéph的初遇,也是Stéph最後一次身體健全地出現在Ali面前。

...
論如何一句話把天聊死…

2

不久後,慘劇發生。對于這一部分,導演并沒有直給血腥的畫面,反而是以一種較為含蓄的方式來描述,筆觸很輕——模糊的說話聲、沖上岸的虎鲸、朋友的喊叫、落入水下的身影、迅速擴散的血液,背景音樂消失,隻剩下極細微的、朦胧的水聲,仿佛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般,将過去的Stéph徹底吞噬。随後卻畫面一轉,切換到了正在跑步的Ali,寂靜令兩個世界微妙交融,耳機中音樂的節奏聲逐漸變得清晰。似乎從這一刻起,兩人的命運就注定會再次有所交集。

對于剛剛遭遇變故後Stéph狀态的呈現,依然采用的是碎片化且較為平緩的方式,鮮有情緒激烈的片段,也沒有大肆煽情。第一段是Stéph剛剛發現自己失去了小腿,驚慌失措地滾到地上,眼淚一瞬間就奪眶而出,哽咽着一遍又一遍地叫喊。這一段無疑是整部電影中最令我感到揪心的一段。第二段是心如死灰的Stéph側躺在床上,探望的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聲音是模糊的,時間也是模糊的。第三段是醫生為Stéph包紮傷口,她自殺未遂,手中無力地握着小刀,被朋友奪過後轉過頭去,眼皮顫動,鼻子收縮,輕輕流下了一滴淚。第四段是受傷後的Stéph第一次被帶出病房,她坐在輪椅上閉着眼睛,疲憊地磕着頭,陽光照在她憔悴不堪的面龐上,顯得格外的刺眼。

...

回到家後的Stéph狀态依然沒有任何好轉,怎麼會有所好轉呢?她将自己封閉在屋子裡,拉上所有的窗簾,拒絕新鮮的空氣,拒絕明媚的陽光。直到,又一個夜晚,Stéph撥通了留在照片牆上的那通電話。

3

Ali輕輕推開房門,小走幾步後見到了坐在輪椅上的Stéph。她雙手放在腿上,聲音微弱,主動提出為Ali沖一杯咖啡,卻連咖啡罐和勺子也拿不穩,講話時磕磕絆絆心不在焉,整個人像是失了魂一般。Ali走到窗邊,拉開窗簾,打開窗戶,隻見畫面中的Stéph蓬頭垢面、臉色憔悴、眼睛紅腫,說出那句“你覺得屋子裡有味道嗎?”時似乎帶着哭腔。

...

Ali提出要帶Stéph出門走一走,毫無疑問被果斷拒絕,至于之後又是怎麼被說服改變主意的呢?導演卻反倒做了留白,以Ali的性格,我想他可能會說“你要是不出去的話我就先走了”吧,但也僅僅是猜測。無論如何,Stéph總算是邁過了第一個心坎兒。

“我想去遊個泳,你不想嗎?為什麼?因為你沒帶泳衣嗎?”

這已經是Stéph第二次被Ali不合時宜的話驚到,又或者說是,刺激到。Stéph以為Ali是在挖苦她,但其實并不是,他隻是單純不覺得這是什麼需要特别在意的事。Ali自顧自地走向了海灘,Stéph目送他的背影逐漸遠去,随後也穿過馬路停在了圍欄邊,目光望向遠處,此時舒緩的音樂聲響起,她吹了聲響響的口哨示意Ali。

被擡向海邊的過程中,Stéph微微笑了一下,那是她遭遇不幸後第一次露出笑容。Ali在水中娴熟地遊着,此時Stéph将頭緩緩側向一邊,令面部沐浴在陽光下,她終于嘗試着去享受曾經抵觸的光亮。

...

“我也想去遊一下”

我不知道Stéph究竟經曆了怎樣的心理鬥争,才鼓起勇氣選擇再一次邁過心中的坎兒,一個與過去的日子相連的、難以逾越的坎兒。被抱進水中的她剛一開始顯然還有些失措,希望Ali慢一點将她放下,但得益于曾經的職業,她很快便能暢快地在其中遊動,于是Ali也放心地暫時離開。波光粼粼的水面中映着她赤裸着上半身的身影,殘缺卻有力量,這并不是我第一次被這個角色吸引到,卻是第一次被徹底觸動到。

...

回到家中,伴随着動感的音樂,Stéph在輪椅上肆意搖擺,那種久違的舒爽感溢出屏幕,我也不禁被感染到,心中頓時敞亮了許多。

...

4

“Tu veux baiser?”

聽到這句話的後一秒,Stéph下意識地發出了一聲“Hein?”,顯然整個人都是錯愕的,但Ali其實并沒有想太多,他隻是覺得既然不知道是否有效又仍然渴望那種感覺,就不妨試試吧。Stéph尴尬地笑了一下,此時的她或許可以引用The World to Come中的那句“又驚又喜”來形容。驚,大概是因為她沒料到Ali會如此直接如此随意地問出這樣的問題;喜,或許是為自己的身體仍然能夠産生誘惑力,又或許是為自己沒有因身體殘缺而再無機會體驗雲雨之歡。她拄着拐杖走回了房間,坐在床上,猶豫片刻才慢慢脫下義肢,将赤裸着全身的自己裹在被子裡後叫來了Ali。

這場船戲生硬又尴尬,可不知為何我卻很喜歡,這其中雖然隻有性而不包含愛,但無論對于Stéphnie這一角色還是Stéph與Ali之間的故事來說都意義非凡。對于Stéph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全新的體驗,這标志着她仍有享受性愛的能力,令她感到欣喜萬分,也令我感到格外欣慰。

...
這難為情又掩蓋不住的喜悅哦(doge

5

同很多人一樣,Stéph在露台上比劃訓鲸動作一段也是整部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畫面中的她用力揮舞着雙臂,胸口一起一伏,眼裡閃着淚花,就如同一朵曆經風雨過後重新綻放的玫瑰,美麗且充滿力量。

而在此之後,她回到海洋館,隔着觀望台的玻璃同虎鲸進行了一場親密交流;又與久違的朋友們重聚,同大家擁抱,同大家聊天。

...

從第一次出門、第一次下水,到穿上義肢後第一次行走,再到第一次享受性愛之歡,Stéph頭頂的陰霾在影片平緩的節奏中慢慢消散,她開始接受陽光,開始重拾丢失的欲望,開始擦亮被選擇性遺忘的過往。

有人覺得開頭訓鲸表演一段選用《Firework》這樣的口水歌有些出戲,我卻不這麼認為。正因為旋律太過為人熟知,同時又足夠振奮人心,才更容易同所襯托的情節相聯系,才更容易令我們在Stéph重新拾起訓鲸動作時一瞬間回憶起曾經那個被歡呼聲所環繞的她,情緒便也随之充盈。

Do you know that there`s still a chance for youCause there`s a spark in youYou just gotta ignite the lightAnd let it shineJust own the lightLike the Fourth of JulyCause baby you`re a fireworkCome on show`em what you worthMake`em go Oh, oh, oh!As you shoot across the the sky-y-yBaby you`re a fireworkCome on let your colors burstMake`em go Oh, oh, oh!You`re gonna leave`em fallin` down-own-own

是啊,Stéph就是那束絢爛的煙花,隻需将心中的火光點燃,便能再度散發光芒。

6

在Stéph與Ali的關系上,盡管Ali一直在給予Stéph幫助與陪伴,但就情感方面而言,兩人卻并不是完全對等的,顯然Stéph付出的更多。她會在收拾衣物時留下酒吧初遇穿的黑色透視上衣與緊身裙,她會在第一次陪Ali打黑拳時坐在車中隔着車窗默默為他擔憂,她會在Ali沒有接她的電話後失落地将叉子摔進洗碗機,因為她想要将他留在回憶中,因為她害怕失去他,因為她已經慢慢将他當作了依靠。

...

遭遇變故後再一次走進酒吧的Stéph穿着皮衣,拄着拐杖,頭發随意地紮在最下方,她沒有刻意打扮自己,但依然散發着一種特别的氣場。她微笑着穿過人群,偶爾同别人握手或是寒暄幾句,神情還算是自然。但想要抹除傷痛終究是不可能的,她依然會望着舞池中密密麻麻扭動着的身軀陷入恍惚,又會在脫下外衣後将其蓋在腿上,面對眼前這群吆五喝六的人,Stéph獨自坐在一旁,顯然無法融入其中,她起身換了座位坐下,等來的卻是Ali的匆匆道别,正在詫異之時目光微移,映入眼簾的是Ali剛剛認識的女孩,Stéph勉強笑了一下并向他擺手道别,盡管努力假裝不在意,卻依然難以掩蓋心中的失落感。從這一刻起,她才終于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誤會了同Ali的關系,所以其實所謂的“箭在弦上”,并不單純是指有空閑時間,也是指他蓄勢待發、性欲高漲。

...

“我對你來說是什麼?女性朋友?女朋友?還是某種意義上的哥們兒?你會跟你的好哥們兒上床嗎?”“我們就這樣了嗎?我們繼續,但我不要那種像動物一樣的關系”

Stéph希望Ali能對她的身份有一個準确的定位,希望他能繼續像之前一樣溫柔體貼地對待她,她仍然渴望能留住同Ali的這段關系,但如若僅僅用性來維持,那麼她甯願選擇放棄。

其實Stéph對于Ali而言真的隻能算是性伴侶嗎?顯然不是,他确實是在乎她的,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對她施以适當的關心與照顧,所以才會在被打得口吐血沫無法翻身之時,受到她無聲的鼓勵而瞬間恢複力量。可惜他隻是意識不到,激情永遠不足以維系一段正常的親密關系,即便在Stéph如此坦言過後,他卻仍然認為她隻是想要來一發。

...

7

在Ali與Stéph的第四場船戲中,Stéph終于主動吻了對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Ali與Stéph都是殘缺的人。Ali的殘缺在于情感感知——他缺乏責任心,對兒子常常不管不顧;說話總是不顧别人感受,即便是面對并不熟悉且剛剛遭遇變故的Stéph也不會多思考一分;對待男女關系極為随意,甚至可以說是隻會用下半身思考。Stéph的殘缺無疑在于身體——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奪去了她的小腿,奪去了她曾經美好的生活,也奪去了她面對未來的勇氣和希望。同很多電影一樣,命運再一次将兩個殘缺的人拉近,隻是這一次,兩人之間并不能算得上是相互救贖,大抵隻是一種相互填補,Stéph使得Ali内心中缺乏的情感感知一面得到生長,Ali則在與Stéph的不斷磨合中為她緩慢撫平創傷。

...
這一段真是莫名可愛 好喜歡

面對殘疾人或是身患絕症的人,我們總是會在言語上盡可能小心翼翼,又會在行動上下意識地給予過多幫助,但有時,過分的關心和憐憫反倒會更加傷害到對方。《十八個禮物》中,剛剛滿18歲的女兒在夢境中同逝去的母親相遇,彼時懷有身孕的母親已被診斷為絕症,她并不認識眼前這個女孩,卻選擇了讓她為自己尚未出生的女兒挑選未來18年的生日禮物,女孩問為什麼,她說“隻有你不會因為我時日不多而一味妥協于我”。其實比起泛濫的同情,她們需要的可能更多是無異于常人的待遇,以及平等與尊嚴。

8

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還不認識Matthias Schoenaerts這位演員,看完這部電影後卻記住了他。第一遍看時還沒有太大感覺,第二遍看完後才越來越感歎導演的選角,不得不說Matthias真的好适合Ali這個角色,身材健壯魁梧如猛獸,五官相貌卻如同一個大男孩,眼神澄澈,面部表情又不多,充滿荷爾蒙氣息,同時又帶有着一種純淨感,特别符合Ali這一角色的人設。

女主的選角自不必多說,因為這部電影徹底愛上了馬良,Stéphnie也成為了目前為止我看過的所有馬良扮演的角色裡私心最愛的一個。不同于在此之前和之後的任何一個角色,不同于A Good Year中的甜美,Nine中的溫婉,Macbeth中的高貴,Mal de pierres中的清爽以及Allied中的明豔,這部中她的那種美是粗粝的美,是蒼涼的外表下卻蘊含力量的美,是無需外部雕琢、真正由内而外散發出的美。

...

9

關于結局。

一直以為結局就是像片尾展現的那樣特别圓滿,直到二刷完看了幾篇影評和讨論,想起片頭片名出現之前那一系列夢境般模糊閃過的段落,又結合片尾Ali在說出“Je t' aime.”後小男孩昏睡的鏡頭以及Ali說的那段話,才覺得最後那一段與前面的劇情确實有些割裂。人的手骨一旦碎了便無法痊愈,所以在赤手鑿開冰面後,Ali根本不可能重回拳場,甚至有人做出了更加殘忍的推測——小男孩沒有醒來,Ali也沒有對Stéph說出那句“我愛你”,長不大的人永遠長不大。但片頭和片尾都出現了小男孩微微動着眼皮的畫面,所以我還是更傾向于隻有最後Ali獲獎一段是小男孩的想象。至此,我想Ali與Stéph之間的愛已然不隻有激情,而是慢慢加入了親密與承諾,這份愛也随之逐漸變得完整。

10

這部電影真的有振奮人心的力量嗎?很難說。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大可能也不希望遇到這樣的事,就算真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也不可能像電影中描繪的那樣。或許它隻是提供給我們一種新的可能——原來講述殘疾人生活的電影可以是這樣生動又鮮活的,原來兩性之間的親密關系也可以是這樣平淡如水卻又觸動人心的,原來也可以有這樣殘缺卻美麗的角色。它就像是黑暗冰冷房間裡的一抹燭光,并不足以點亮整個房間,卻能帶來一絲溫暖。

很多時候我們點開一部電影,并不一定是為了從中學到些什麼、得到些什麼啟發,或許我們隻是想要收獲一些感受,這種感受可以是視覺或是聽覺上的感官刺激,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觸動——或振奮,或悲傷,或平靜,或驚詫。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已經做到了,這也是我如此喜歡它的原因。

下一次重溫會是什麼時候呢?應該會再多隔一段時間了。

但至少現在,寫到這裡,才算是正式與這部電影暫時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