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8/10

在觀影的時候,我把假睫毛都哭掉了。

演員們的表演很好,細膩感動。

這樣的電影往往讓我糾結該給怎樣的分數,在觀影時,我隻想打七分左右……兒童病房裡永遠溫暖,鮮活的氛圍,對于死亡和病痛隻是寥寥幾筆。面對現實,倫理道德問題,也隻是輕輕觸碰。但聽了魏德聖導演的闡述,讓我覺得,不深刻,也沒關系。

電影裡有許多關于“新生”的橋段,它們被賦予儀式感和宿命感,也好像站在死亡的對立面。在提問環節,我問了導演這麼寫劇本的想法和源頭。他說,片尾停在死亡,好像不對,他不想那麼沉重。随後分享了幾個在其他地方路演的故事,那些正在有類似經曆的家屬,發自内心地非常感謝他,讓他很觸動。

于是我開始思考,這樣的片子,它是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存在的。它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所以《816》真的很好,它給每個看過的人都帶來一股暖流,這也是導演最真誠,最純粹的表達。當導演想說的和觀衆感受到的達到高度的一緻,這已經是影片的一種成功。

筆觸太溫柔,那就跟導演一起暫時抛掉現實吧,畢竟夜晚為你清場看母猩猩産子的橋段,也隻有電影能帶給你。

...

—11.12 廈門集美海峽兩岸青春影展《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