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金庸在香港《商報》連載《射雕英雄傳》。1958年由導演胡鵬執導,曹達華、容小意、李香琴等主演的影版《射雕英雄傳》誕生了。
這是第一部《射雕英雄傳》的影視劇作品,此後61年,拍攝過射雕英雄傳相關作品20多部。
随着時代的發展,每一次翻拍,都會有重新解讀,每一次翻拍,也會有不一樣的視角。給我最大感觸的是2008年翻拍的電視劇版《射雕英雄傳》。
雖然觀衆對它褒貶不一,而且在這部劇裡,主角不再是郭靖與黃蓉,而是郭靖與楊康,也因此引起了很多金庸迷的抵制。
但是看過此劇,再重讀小說,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01
金庸更偏愛楊康。

《神雕俠侶》裡,郭靖的三個子女,大女兒郭芙、小兒子郭破虜英勇就義,戰死沙場。小女兒郭襄因為“一見楊過誤終身”,終身不嫁,創立了峨眉派。
可以說,郭家自此沒有後人傳承。
而楊家卻有。《倚天屠龍記》裡的黃衫女子,便是楊家的後人。
郭家一脈,俠之大成,舍生取義;楊家一脈,在楊過之後,守護江湖,生生世世。
郭靖從小失去父親,在母親和衆師父的愛護和教育之下,成長為一代英雄人物。
楊康的身世卻沒有這麼簡單和清白。
人生境遇,促成了他的悲劇。這是他成為壞人的最大外因。

他從小在完顔洪烈的愛護下長大,視他為自己的偶像,一心想着成就一番事業——男人當馳騁沙場,縱橫夢想。
可惜,親爹楊鐵心的出現,戳破了他為自己設想的藍圖。
他準備抛頭顱、灑熱血,要攻打的國家,竟然是自己的國家。
再然後,父母突然死在完顔洪烈的逼迫之下。
壯志難酬加父母驟然離世,他成了一葉浮萍,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這個時候,雖然有郭靖的鼓勵,有穆念慈的關心,但是他們兩個,根本讀不懂楊康。過分的關注,隻會将他越推越遠。
02
兜兜轉轉之後,他又回到完顔洪烈的身邊。

有人說,他是舍不得榮華富貴,所以才會認賊作父。可如果你是楊康,真的能做到無視這18年的養育之恩嗎?
失去父母的孤獨、彷徨,每天為了一日三餐的颠沛流離,從萬人之上跌落至塵埃裡的無助,你讓一個養尊處優了18年的人,怎麼面對?
2008年的射雕,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場景,一個是,他給穆念慈買了新衣服,想要讓他吃頓好吃的,可是穆念慈卻以沒錢為由,不領這份情。
一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他,哪裡能忍受别人的白眼,内心很生氣。當他發現,穆念慈把錢都藏在了鞋裡之後,他爆發了。
當時比武招親,他搶了她的鞋,約她相見,她去了,他以為她對他也有意,可如今看來,也有可能是為了鞋裡的錢。
這一下子,觸動了他的敏感神經,他無法接受。

還有一個是,他去表演武技,圍觀的人找事,還把錢扔在地上,他蹲下去一枚一枚撿了起來。還對穆念慈說,錢是香的。
我想,如果完顔洪烈和歐陽克,不再找他,也許他能接受這個現實,腳踏實地活下去。
2008版的射雕,用這兩個鏡頭,表明了楊康的内心,還有良知。
這世上哪裡有絕對的惡人呢?當下的電視劇不再滿足于單一解讀人物,而是會探求他的人性,以及環境對他的影響。
這就是所謂的“黑化”。
楊康在做小王爺的時候,多麼陽光、開朗,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卻變得敏感、多疑、自卑。這是外部環境對人性的影響。
03

但是外部環境也是通過人的内心起作用。性格決定成敗,并不是沒有道理。
楊康的性格是決定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他性格中有兩大缺陷,一是太過要強,一是嫉妒心太強。
他覺得郭靖傻乎乎的,處處就想壓他一頭。對待郭靖,他從來就無法以兄弟之情相待,他隻想讓自己比他厲害,看到他有那麼好的境遇,不反思自己,卻嫉妒他。
郭靖能得到洪七公的親睐,黃蓉的功勞當然是最大的。但是洪七公看的更是郭靖這個人身上的俠氣。
楊康也遇到過七公,但是他卻嫌棄他髒。
想當年,洪七公還教過穆念慈。
對比之下,就知道,楊康得不到七公的親睐,主要原因,還在于自己的心。
因為過于要強和嫉妒心,他看不到别人在背後付出的努力,卻隻盯着人家的收獲。所以,心裡更加不平衡,嫉妒心更勝。
如果我們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楊康,他算不得壞人,他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同情的地方,但是他的命運如此悲慘,卻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如果他能試着釋懷,如果他能試着接受,如果他能調整自己的内心,也許,他的命運,就會改寫。
不過,金庸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他才有了楊過這樣優秀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