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女孩的名字,一開始是诶
她喊妹妹總是喊诶,直到後來媽媽喊她也是诶,終于懂了。開頭她和妹妹的關系還是那麼模糊,到後面突然明了了。媽媽少了錢隻會覺得是小麗拿的,不是她的錯也會讓她跪下懲罰。小麗和妹妹永遠是她做飯,甚至在小麗都沒早飯吃的時候,妹妹還有着零花錢。醫務室老師說不要總買菠蘿包,還有草莓味、紅豆味。天天吃一種會膩的。但小麗的便當,永遠的番薯和飯。
有些情緒隻有經曆過才能感同身受。小麗在影片裡幾乎沒有笑過,莉莉跟她一起玩時,有一刻她終于笑了。但莉莉說她怎麼連笑都是苦的。她不理解為什麼妹妹被說了還能笑得那麼開心。一開始我也不理解為什麼姐妹的情緒差别會如此大,後面才明白是她們是在同一屋檐下确實完全不同的對待方式。小麗是隻能睡在衣櫃裡的,妹妹是可以躺床上的。上學如果遲到,隻有她會被說。衣服的背帶妹妹是在她催促中穿好的,但小麗卻在樓梯上邊走邊穿。她總是像一個做錯事的小孩,明明她什麼錯都沒有。什麼愛都沒有。前面總是看到媽媽把爸爸的家暴轉移到對小麗的暴力中,弱者欺負更弱的人。小麗的睡袋總是浮現酒鬼爸爸的掌印,無形的手掐着小麗的脖子。
其實電影的開頭鏡頭總是莫名其妙怼臉,放一些很夢核的片段,還覺得這隻是一部像學生電影的作品。到後面漸漸能理解導演想要講的故事了,很能理解,為什麼她在看到校外的小洞裡看到别人媽媽帶孩子吃早飯的觸動。還有在樓梯上突然看到氣球從妹妹背包裡飛出來。她也想逃走啊,有沒有一刻她也希望自己是那隻氣球🎈。在她們一起翹課去混的那一晚,樹林裡的樹葉沙沙作響,小麗幻想着自己爬上樹,上吊了解。結果掉下來,她和莉莉躺在地上。莉莉是拯救她的那個人。莉莉會很認真的叫着小麗的名字,給她吃自己的便當,帶她逃離那個家。她們都有着不幸的原聲家庭。
看電影的過程裡哭了兩次,有一次是小麗長大了,回來看媽媽,她輕輕問媽媽,你知道這些年我怎麼過來的嗎?媽媽隻說她應該過的挺好,過得好就好。那一刻我也替小麗傷心,她哭的時候我也一起哭了。媽媽還是不懂,又一次傷了她。
就媽媽的經曆來說她也挺難的,被家裡人閑言碎語、被老公家暴,兩個孩子隻能明目張膽的愛一個(小麗總被說偷情來的小孩,我想這也是媽媽沒法在家裡對她好愛她的一部分原因吧)一直不清楚媽媽到底愛不愛小麗,直到小麗出走的那一晚,媽媽到處找她,我看到了一些媽媽的愛。把大姨的住址給小麗後,她轉身就走,留下小麗一個人站在風雨裡。媽媽一上樓就一個人哭的很傷心,她是怕不這麼做小麗不走吧。但生活也是戲劇的,在小麗走的那一晚,酒鬼混爹也在路上出事死了。也許大部分時候媽媽都不愛小麗吧,明明在長大後小麗問媽媽過得好不好時,她也頓了一下。卻還是含糊過去自己的感情留下不愛的樣子。
很早就聽了這部電影,今天才有時間去看。結果隻有附近一家十公裡的電影院有放映,排片也這麼少啊。真的挺值得的。看進去後,劇情就不僅是小麗的故事,也是很多跟小麗一樣情感經曆的人的共鳴。十八歲前我也不知道開心是什麼滋味,不知道為什麼别人總是笑得那麼開心。哪怕微笑也是苦的,也跟小麗一樣每天哭喪着臉,生活中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事。也沒有愛自己的父母。哭的時候很多片刻也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人真的隻有長大了才慢慢有能力去修補破碎的自己。還好暴雨過後,是天晴,這場雨總會停的。
别回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