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本主義現實主義》來。
預言性,寓言性和末日感絕望感很足。片裡史詩般悲壯的音樂很好地塑造了整體的氛圍。
前一個小時深深浸入到人類社會強弩之末和對世界的絕望感。而實際上,俄烏戰争,巴以沖突,移民問題也在2024應許出現,全球都在下降的生育率也讓片中的情況變得更近。
我終于體會到鮑德裡亞提到的“臨界”:2024的現在是片中2026的臨界狀态,一切都在無可避免地向崩壞坍塌,我們遇到的恐襲,戰争,分裂等等都是崩壞前期的表征。
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是,男主環着母女倆下樓,一溜的軍人都自動放下槍,驚奇又崇敬地看着嬰兒,有着宗教性的神聖感,但當他們走出樓,槍聲又在他們背後響起,掩蓋了嬰兒的啼哭聲:希望和絕望就這樣細密地交織在一起。
回顧曆史,人類似乎總是愚蠢殘忍自私,畢加索筆下《格爾尼卡》的人間慘境一次次上演,人類也絲毫沒有得到教訓,但在最慘烈的境況裡,也還是人,懷着巨大的勇氣和崇高作出抵抗,希望就在這嚴酷的石頭縫裡出現。
最後,人類之子是個女孩,再也沒有比這更有希望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