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遍完整的看,第一次掃到是小時候,在古早的電視機。所以沒有先入為主,我帶着無比無比客觀,甚至想誇的态度又看了。隻能說《無極》是一個好故事,我個人還挺喜歡的,但真的不是一部上乘的電影作品。感謝它對電影邊界的有益探索,也辛苦它那些年受的委屈,盡管它争議不斷,我仍然願意打三星半。隻是尬吹大可不必,今天純幹貨反尬吹。

一、實驗的形式——中國第一部魔幻電影

凱子哥一直護犢子,強調魔幻這一形式的開創之處,我隻想說,真不是什麼很厲害的事。魔幻,真的不是什麼新潮玩意兒。在中國它的确發展的慢,19世紀已然是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叙事天下。我記得吳曉東教授說,他們80年代在北大就是看卡夫卡,昆德拉這些,雖然也偷偷看金庸。無疑現代派對知青那一代影響巨大,他們簡直就是在現代派這種象征、晦澀、魔幻、隐喻、荒誕、黑色幽默的文學審美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才有了餘華,莫言,凱子哥也不例外。

強調魔幻,就是區别于另一個概念,魔幻現實主義。的确,魔幻現實主義本土化、意識流等等的特征,本電影一個也沒有,完全沉醉于一個漫畫化的想象空間。這部電影裡,魔幻隻停留在了形式。魔幻的不是世界觀,不是人性,而是奇怪的場景。

...

看片時看到彈幕說“油焖大蝦的勝利”,我覺得好笑,但不是因為覺得鮮花盔甲,醜拒的櫻花盾牌,詭異的太陽頭盔,無歡(謝霆鋒飾演)的小髒辮,摩托飛車籠有什麼不能存在。

隻是這些設計,但凡找到它除了故作荒誕以外的意義,它都有審美價值,不至于這麼多年都沒被全部接受。

例如,光明将軍迷路的那個矮芭蕉還是玉米還是椰子的怪樹叢,你告訴我是三界中的哪一種象征和荒誕?

...

沒有意義的美醜真的不是看不懂,它隻是人類想象世界的一塊注定被剝落的廢角質。

想象可以馳騁,存在可以允許,想象不是借口,存在并非合理。隻要叙事對了,這些形式的東西才能在同一條路上奔馳。沒有作品内容這個根基,形式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所以,接下來談内容:

二、深刻的主題——愛與自由

這裡我想說,任何作品的主題都可以升華。我甚至覺得,所有的哲學主題都可以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存在與時間。例子實在太多,隻想把把海德格爾nb打在公屏上!

那要怎樣才能讓人真正感受到藝術的升華?在這裡就是電影的叙事。有很多朋友已經一遍一遍的說過了:劇本不行,劇本不行,這裡說的劇本不行就是叙事不行。

1、叙事節奏差

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覺得整個電影的叙事節奏?不能說一塌糊塗,也能說七零八亂吧。故事采取的最平常的倒叙,交代背景,然後正叙,講故事,沒有玩弄時間。就這樣,還有很多叙事間的切換宛如ppt。該深情,該走心,該闡述愛恨的地方,短短帶過,跟玩兒似的,台詞念得極快,眼神停留及其短暫;什麼暴露、打鬥、飛翔、奔跑、牦牛、樹林、雪地……這些花頭的,商業的,bbc紀錄片似的,耗鏡頭耗得很開心。

還有一個原因,是想表達的理念太多,又沒有很好的電影技巧。完全可以拍成複調式,把時間線叉開來。結果就像老師既想大合唱,又想每個孩子獨唱一句,到最後大合唱沒唱齊,孩子也沒展示自己的個性。

2、台詞帶節奏

一個電影隻用台詞推動故事升華,就像一本小說隻用對話講出核心,是非常差的叙事方式。下面是凱子哥最鐘意的台詞,應該是他自己寫的:

...

天呐,作為一個寫作者,這幾句本身真是寫得很一般啊!這個首尾呼應真的是很刻意啊!更重要的是,從劇情安排上,前面的叙事太差強人意,導緻看到這裡,這幾句金句完全沒有作為“一語驚醒夢中人”那種撐起整部劇的力量。

所以我不會為這幾句震撼。

不會像看《老人與海》中,為“可你不能打敗他”那樣,感到一種宏大的、史詩般的悲劇精神,充斥人生。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句:

“你這不是跑,是逃”

這一句如果诠釋好了,昆侖身上承載的反叛精神不亞于《老人與海》。為什麼這一句完全沒有給到那種強烈的沖擊?因為昆侖作為一個奴隸,他反叛的太順了,他靠天賦異能,單人博群牛,翻身把歌唱,天生王者。從獸到人的、奴性的掙紮,用純潔對抗邪惡人性的堅持,天賦的累積,戰神的修行,他一個也沒有,有也太平庸。他好像很簡單的站了起來,愛了一個女人,并得到了女人的愛。這絕不是作為主角的、矛盾中心的昆侖。

這裡僅以昆侖舉例,其他主角真的就不說了,人物塑造太失敗了。個性根本立不住啊。

另外,無歡說台詞是真的差,撇去口音,那個情緒有時候根本不對啊。不得不承認,至少在“魔幻”類上,有時候用配音會好很多。

3、節奏太單一

整個電影的轉折點集中于一人,它不是任何置身于遊戲中的主角,而是那個非正非邪,隻是出來cue進度,立flag的工具人滿神。

每一次出來,她都要說:“在無極裡……”

好像沒有滿神,大家都會忘了講的是無極的一個故事,整個故事就沒有發展的餘地了。

這邊建議改名:《比傾城還美的——滿神的小玩笑》

正如片名,本劇最應該講透,應該在故事中不斷追問的,是無極是什麼。無極是那條河嗎?是一個魔幻世界嗎?肯定都不是。它可以是一個永恒的預言,一種天堂般的追求,也可以是地獄般的囚籠,等等。具體引導觀衆如何理解,給出線索,言不盡意才是最好的安排。

而整部電影的台詞、氛圍、人物、情節,都帶得太輕,收得太快,至多隻能讓人理解到無極是一個空間這一層面。并且到最後已然剝離成了一個空蕩蕩的愛情故事,滿神都不消出來了。

綜上,

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就像猶豫的手,在探出和收回之間反複,最後什麼也沒夠上,魔幻或是美緻,無論哪一方面都做得不夠。但大家都覺得從演員到劇情到立意,沒那麼差,但也說不上多好,還是值得一看的。

隻是,這麼多年,導演他不承認,不承認,不承認作品的不成熟。這就很尴尬了。

另外最反感營銷怪的那套說辭:終于可以為那些年你看不懂的《無極》正名了!太超前了!哎。沒必要,真沒必要。

這麼多年,魔幻界也隻有一部《百年孤獨》用循環的曆史跳脫出曆史循環的遺忘。

有一說一,郭小四改的小說的确比電影好哈。

所以呀,李誠儒說自《霸王别姬》之後,凱子哥的作品都是形式大于内容,仔細想來或許真是一針見血,戳中了軟肋。

2020年,大家都更能欣賞《無極》,這種欣賞多大的包含了包容的成分取決于每位觀衆。但對無極的肯定已然是不會再往上走了,你說會不會十年後、幾十年後有《無極》學?可以永載電影美學曆史?答案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