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于2017.07.24
我本身不是一個武俠電影愛好者,有個好友也與我相同,因此她拒絕了我的相邀,三人行由此變成了兩人行。
觀影後,對于繡春刀的評價原本可以隻用“不虛此行”來簡單的概括,但又想詳細的叨叨内心印象深刻的一處。
那是最後将近結局的場景——長橋前斷崖處
沈煉在那送走北齋,後與裴綸對抗陸文昭和丁白纓衆人。在這個場景每個人都很有特性。
[北齋]第一次聽從沈煉的話往對崖跑去,告知了自己的真名,雖然帶了點訣别的節奏但又有着再遇的期盼,她第一次掉頭走的悲傷隐忍不張揚——因為她知道她的留下并沒有任何意義,弱不勝衣。然而後來她跑回來了,這是猜中的套路,但我卻不由的期待她帶來奇迹,帶來強勢的反攻。當我看到她在橋那頭喊着沈煉,看着沈煉拼命的砍斷橋繩,眼神無助委屈無措,然後隻能再一次跑走。我那時才明白,這就是北齋呀,她的手隻拿過畫筆何曾拿過刀劍,她根本不能以一敵十,除了活下去和一起死她沒有了别的選擇,她隻能帶着同死的心情回來,難道我還要希望她可以席地而畫吟詩一首來感化敵人?她不能,她就是一弱女子,有着小小的堅持和信念。北齋不适合那個世道的強勢,我卻喜歡她的柔,不說在那個世道這樣的人會讓人想靠近和呵護,就算在現在也會讓人想守護。
[沈煉]不是一個英雄也不是一個大好人,他手上沾滿了鮮血,他很多殺人的舉動并不意味着要成就一番大事業,更多是迫不得已,為的是活着。但這并不妨礙他讓人喜歡。他救貓救北齋救裴綸救開頭的陸文昭想救結尾的陸文昭,他心儀一人隻是吹溫熱水隻是街角相望一言不發交出保命之物,他的柔和善内斂深沉,畢竟柔善不适合那個世道不适合他的官服。雖然強硬殘暴是那個世道的常态,但是他仍心有血性,他不曾面對宦官擠眉弄眼裝弱賣慘,也不屈服于淩雲铠的強勢和挑釁。像他這樣的男子斷然不會允許北齋回來同他赴死,也不會安分的接受死亡,死也要死的盡情(最後那四人都有着這樣的情懷)陸文昭說活不過這個修羅場了,但是拼下又何妨,活着若隻是為了活着,不要也罷。
[陸文昭]死的場景,真的讓人很唏噓很感慨。丁白纓說“我們都是他的破綻”,他流露出哀傷悲痛稍稍呆滞的神情,那時我一點都不同情他,反而覺得他咎由自取,那世道無論是什麼樣的棋子在大業前若要遺棄擁棋者則會毫不留情的丢棄。他一心想要北齋死,不惜後來又一同通緝沈煉裴綸,他認為北齋是擋了大業的道,該除,卻不曾想,最後他也是該除的一個。他忘了情義忘了氣節僅有一個大業夢支撐,可笑大業抛棄了他。他身受重傷和丁白纓躲在石頭後時,無論他内心經曆了怎樣的絕望,我一點都不同情他。但他沖出去,已經毫無氣力,卻妄想能以一敵十,威風不減當年,我真的心疼他。他輕而易舉的被左推右劃,最後倒地,被人踩踏。他為大業付出所有也失去自我卻落個如此下場,真的讓人唏噓。
[裴綸]相當喜歡的角色了,一個血性重情的吃貨。獄中隻有沈煉一人的時候,真的感覺很遺憾很不舍。他雖然是個吃貨卻絕不是飯桶,他聰慧細緻報案投入有效率,即便起初為了殷澄針對沈煉,也不曾弄過虛假證據污蔑诽謗。沈煉救得他後,他也以情相待,敵人來襲時不曾一人安然離去,而且救得沈煉,長橋前不曾一人逃之夭夭,而是并肩作戰。他常常是不正經或是漫不經心的樣子但是不減自己的威嚴,與沈煉相比,他更像對得起他身份的人,他眼睛稍稍一轉手下的人就恐慌的獻出自己的東西((°ー°〃)那個本子感覺不像有個性的無常簿)
唠唠叨叨的結尾,想再叨叨一些,這部電影的畫面真的很美,拍的鏡頭真的很用心,很有質感,我不是武打戲的愛好者,因而裡面的打戲對我來說不能用過不過瘾來形容,我可以感受到的是不會尬,很流暢很有個性很舒适,談不上喜愛但是不可否認它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