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不管喜歡誰,都好像那麼遙不可及”,性少數尤甚。

我是劉娴,哈爾濱人,父母離異,我跟了媽媽。媽媽是醫生,工作能力強,但總上夜班,沒時間陪我。于是我總去她醫院等她,最後除了太平間,整個醫院我都逛了個遍。

我在學校不愛說話,沒什麼朋友,但我沒那麼在意。我參加了合唱團,即使我沒那麼喜歡唱歌。一天排練結束後我跟着一個女生,不知覺走到了一個幽暗的屋子裡,我看到那個女生和一個男生抱在了一起…我眼眶立馬就濕潤了。

是的,我好像喜歡那個女生,和之前說的那些相比,這才是我心裡壓着的最大的石頭。

---片名小白船出現,正片開始---

這天媽媽跟我說她要去非洲,還是去一年。“你能不走嗎?”我鼓起勇氣問出來,但媽媽說出差回來能升主任,就不用上夜班了。我無法再次挽留,畢竟不用上夜班也是我希望的。

于是這個夏天我來到了爸爸的照相館。剛進門我就被牆上的模特照吸引了:那一排排好像都是同一個模特,她穿着不同的衣服,擁有不同的魅力。我在一張巨大的照片前駐足了,還是那個模特,她淡黃的頭發飛揚着,好像她的個性一般。

第一天上學爸爸執意要送我,盡管這是他第一次去少年宮。也沒想到第一次送我他就開始拉生意了——不記得我生日卻利用我生日招呼他們去店裡拍照。

爸爸忽視我,媽媽的電話打不通,我委屈想哭,但我不想被發現。我盯着一個水缸,決定把頭埋進去——我睜開眼,終于無聲哭了出來。
……

爸爸帶我出去逛街,街上很熱鬧,還有樂團演奏着卡秋莎。他牽着我的手,跟我說了他和阿姨的事。“你不恨她嗎”我覺得他跟我的處境有相似之處,他跟我說“有時候愛和恨都一樣,都挺難忘的”,接着又說“趁着你現在有勁,愛誰,恨誰,都可以,等你老了,就都淡了”

我竟然覺得這有安慰到我,愛誰都可以,愛男愛女都可以,愛本身就是件很難的事了。

------------
終于走進電影院了,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完全沉浸,配樂滿分,周美君滿分!

周美君演青春期典型絕望又無助的女同演得太好了:看着木讷,内心千萬情緒奔騰,日常就是眼神無光或者要跟全世界作對的邊緣人物,隻有看見心選姐的時候會不自覺低頭眼神躲閃,或者癡癡地望着她。使勁憋眼淚鼻子通紅還有把頭埋進水缸眼淚才一滴滴落下的樣子太美了。

先說下全篇場景性張力TOP:
1.劉娴給明美嘴邊塗藥,流露出關心和占有欲,最後拽聽診器強吻。
2.去拿回尼康鏡頭,明美用自以為成熟的姿态監視老闆組裝鏡頭,劉娴自顧自像隻小貓用臉輕輕蹭明美的背。明美舉着燈累了,劉娴就托着明美手肘,手指輕輕摩挲。明美轉過頭,兩人對視。
3.劉娴穿婚服,明美給她拍照,調侃她貼近她(手拉把掐式)。之後劉一句“你真的幸福嗎”攻守之勢異也,劉娴望着不做聲的明美,轉頭把婚服穿在明美身上,像給一個芭比娃娃穿衣服。

接下來說點嚴肅的電影探讨。電影對攝影藝術的運用非常棒,“拍與被拍”對塑造人物關系作用很大,“拍”和“被拍”情況下人物的表現也體現着人物的個性。

劉娴一開始不喜歡拍照,她是自卑的,讨厭被凝視的。但她喜歡拍得好看的人,會用鏡頭反射的光偷偷看自己喜歡的人。最後他和他爸學拍照,面對可愛的模特,也露出了微笑。
明美是喜歡拍照的,是享受藝術的。她知道自己很美,也有很多人喜歡他也習慣于被凝視,習慣于展現自己的美。
中間有一段劉娴幫忙打光拍明美,那段光影的運用簡直妙不可言。頗有(寫不完了改天寫)

還想說除了姬戀直感情線外很觸動我的點:
1.第一幕就是花生醬攪拌黑芝麻糊,看着黏糊又惡心,傳達了劉娴的心情。她也不想吃,但為了母親多一點陪伴和關心,我們小劉娴過敏臉上長痘也願意。
2.劉娴最後一個拿衣服(沒被叫到),隻能穿男生服裝。最後還衣服的時候,終于被老師叫了名字,被主動搭話,沒想到隻是說她合唱時走神了。劉娴轉過去還有所期待,轉過來時幾串淚水已流下(這就是劉娴全篇哭得最“外顯”的一次了,可憐的寶寶)
3.劉娴約喜歡她的男生自習,可能潛意識也想學她姐通過男人獲得那三萬元。但最終劉娴發現她做不到,也沒有違背自己的内心和道德,最後選擇說“借我三萬吧,我肯定會還你的”。
4.影片最後劉娴和劉爸學攝影,拍的一組圖:東北小夥和俄羅斯美女,祖國花朵,老年藝術團,全家福,廚師,軍人三兄弟,短發姐姐和她的西高地…生活如此多彩,生活總要繼續。


-----以下是第一次看的repo----
才看了十分鐘忍不住來評論:特寫好啊特寫好啊,天知道我多愛看周美君的臉,很有味道,隐忍,倔強。
36min天哪劉娴你直接強吻啊!超乎我想象的發展
50min我天劉娴,你敢摸我不敢看,虧我還說你看着隐忍呢。我沒看錯人啊周美君,當時看《嘉年華》就覺得你有一股陰濕小狗味…還以為是我有罪。
應該是周美君拿最佳演員而不是導拿最佳導演(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