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開端不同尋常,無數個本應在新年裡按時萌芽的希望,被一場猝不及防的傳染病裹挾無蹤,徒留滿目瘡痍。
這種痛心疾首,就像我們聽到了一聲劃破天空的巨響,原以為那是拂醒萬物的春雷,卻不曾料到竟是驟然吹響的生死之戰的号角。
每天變化的刺目數字背後,是不計其數家庭的冰冷絕望。還有那些甚至在這串數字裡沒有容身之處的生命,于曆史的漫漫長河中居無定所,無人問津。
無情戰役映照出人間萬象,我們潑灑熱淚,我們打抱不平,我們心如刀絞。
如果說17年前的非典時期,因為年紀尚小,沒有感知到遊離在每一寸空氣中的恐懼,那麼這一次,旺盛求生欲因高度警覺周邊危機而帶來的惶恐,以及足不出戶等待春天的感覺,終将畢生難忘。
在冰涼如水的黑夜裡,有人為我們徒手撕破天際,扒開一線生機,也有人把最可怖的寒意刺入我們的肉骨。
作為普通人,沒有回春妙手可以救死扶傷,最好的貢獻無非是做好分内之事,用深切的銘記去悼念,為所有逝去的魂靈默哀,然後繼續守候不遠處那個,由許許多多人傾盡全力播種出來的、呼之欲出的太陽。
雖然深知這樣過長的内容不宜放在開篇,這次還是把一些想說的話,寫在了前面。如果文字算得上是一種力量,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感受到每個文字裡的祝福和祈禱。分享的本質是善意,願這股善意為正在等春來的你,帶去一點點溫暖。
本次抽取了1-2月觀看的5部影片做分享,選取毛姆的這句「閱讀是一座随身攜帶的避難所」作為标題,源于看到那條在方艙醫院讀書的小哥的新聞。

縱使身處并不安定的境地,也可以在書籍裡暫時屏蔽掉外界紛擾,獲得疲憊心靈的一隅栖息之所。如果你有推薦的影片,歡迎在下方留言~
01 《但是還有書籍》
類型:紀錄片/豆瓣評分:9.2
時長:單集30min(5集)
人生溝壑縱橫,幸好還有書籍

大概每位喜歡書的人都會對這部紀錄片感興趣,它圍繞書籍設置了5個主題。

每個主題會選取3位相關人物展開講述,這些人物都是純粹的愛書之人。在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或者日常生活中,書籍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書人的身體裡都住着一個有趣的靈魂,每集宛若寶藏一樣讓我舍不得看完。
有甘坐十八年「冷闆凳」,享受着「隐秘而短暫」快樂的古籍編輯:

有把翻譯當作興趣,「讓譯書成為買書借口」的《百年孤獨》譯者:

有喜歡聚在一起顯擺自己淘書珍品的可愛藏書人:

(以及,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 )

有浪漫地開着書車漫遊中國的書店夫婦:

有無比沉浸在植物王國裡創作繪本的奶奶:

裡面溫暖的故事有很多,在這裡,想多聊一聊最後一集「快時代閱讀指南」。這集同樣呈現了3位愛書人,第一位是用手機記錄下北京地鐵上讀書人的朱利偉。

早在之前,我偶然在豆瓣上關注了她的這本相冊「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照片拍攝的都是地鐵上的閱讀瞬間,并附上了相應的書名,僅僅在屏幕一端看看這些畫面,都覺得特别美好。

第二位是B站知名UP主小隐,她有着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書品,通過分享書單和讀書方法(同時小隐也是手賬UP主)吸引了許多粉絲。
現在不少的讀書分享都散發着浮躁氣息,但在小隐身上很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她的閱讀不帶有功利性質,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是真正因為熱愛和享受。

她在做閱讀分享的時候,還不忘警醒自己不要落入意見領袖的「圈套」,不給大家強行灌輸思想,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她獲得這麼多朋友喜愛的原因吧。

她在近期的視頻裡還說過一段話,讓我挺感動的:
“
很多時候,其實活得比時代潮流稍微退後那麼一步并不是什麼壞事,不要畏懼自己沒有共同話題而融入不了圈子或社交,因為有很多圈子或社交并沒有那麼值得你去融入,時間應該去留給那些更有力量的東西。
”
第三位愛書人是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楊早,他組織了一系列的「閱讀行動」,從讀書分享會到譜系式閱讀(如一整年的「讀史」計劃)到極富創意的走讀計劃,也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循着書裡出現的路線或地點親自走一遍,并身臨其境地朗讀一段書中原文。

在這個碎片化的、追求「實用主義」的快節奏時代,還有許多人願意用「笨拙而遲緩」的方式進行閱讀,他們就像宣傳海報上人群中的那束小小光芒。
最後,放上毛姆随筆裡十分有共鳴的一段話:

“
在度過了生命的黃金年華之後,你會發現你能欣然參與的活動已為數不多。除了象棋、填字遊戲,幾乎沒有一種你一個人就能玩起來的遊戲。
但是閱讀就不一樣了,它絲毫不會讓你有這種困擾。沒有哪一項活動可以像讀書一樣——除了針線活,但它并不能平複你焦躁的心情——能随時開始,随便讀多久,當有人找你時也可以随時擱下。
沒有其他娛樂項目比閱讀更省錢了,你在公共圖書館的那些愉快日子和閱讀廉價版圖書時的愉快體驗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為你築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我說「幾乎」,是因為我不想誇張到說閱讀能緩解饑餓的痛苦,或者平複你單相思的愁悶。
”
02 《心裡的聲音》
類型:喜劇 / 豆瓣評分:9.1
時長(短版):單集12min(20集)
廢柴一家人的歡樂生活

這是一部由韓國漫畫家趙石作品改編的短劇,劇裡講述的是趙石一家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搞笑生活。男主角由李光洙本色出演,他的另一半叫做愛鳳(IPHONE??)。

說到這裡,你應該多少也能感受到這部劇的沙雕氣質了。看它真的很減壓,比如全家人說英語、機場追愛鳳等等好幾集讓我笑到飙淚。
明明前一秒的場面還無比溫馨向上,結果下一秒就立刻反轉成了智障風。因此這部劇也誕生了很多爆笑名場面,說不定你在其他社交平台就看到過。
除去最初還是女朋友的愛鳳外,趙石一家有4口人,他們分别是:

一事無成的男主角趙石,上學時功課倒數第一,沒有正職工作。就連将引以為傲的漫畫拿去出版社投稿時,獲得的也是編輯滿臉不屑與輕視。

腦回路清奇的炸雞店老闆爸爸,每天早早關門下班,常年入不敷出。

還有剛入職新公司的社畜哥哥。

在這個家裡,還算正常的隻有媽媽,所以在媽媽的眼中他們分别是這樣的:

他們總會在生活裡做出些腦洞大開的事情,剛開始看可能會覺得很尬,但是等經曆過前面幾集,接受了他們一家人的風格設定後,就會忍不住笑得像個傻子。
劇裡埋設了不少梗,有呼應了李光洙參加過的綜藝《Running Man》,有特地設置一集《請回答1988》的模式來猜老婆,以此引出女主愛鳳,還有一些其他我沒看過的韓綜或電影。

在你以為它全然是個搞笑劇的時候,也會偶爾出現很溫情的情節。
比如當所有人都不看好趙石的漫畫時,隻有愛鳳每次邊翻閱邊笑出豬叫,連連誇贊說太好笑了,這激勵着趙石一步步從跌落谷底的漫畫人,變為夢想中的漫畫家。

比如趙石一家雖然普普通通,但給了他很多靈感畫出心裡的聲音。

比如當趙石終于圓夢變得小有名氣,在選擇是否停載作短暫休息時,他最後決定不辜負等待他更新的讀者,從而放棄家庭旅行。據說在現實世界裡,這名漫畫家确實不中斷地連更了很長時間。

實現夢想固然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或許是,實現了之後依然能夠堅守初心。
03 《冰凍星球》
類型:紀錄片/豆瓣評分:9.7
時長:單集60min(7集)
南北極動物的大型賣萌現場

BBC耗時5年制作了這部南北極紀錄片,它講述了各種生活在南北極動物的生存狀态,分别展現了春夏秋冬四季動物們的變化、在靠近南北極環境下生活的人們,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給兩極動物和生态帶來的影響。
太喜歡這部紀錄片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勝所有人工特效,一次次令人歎為觀止。壯觀的畫面加上恢弘的配樂,時不時有種在看《霍比特人》和《指環王》的感覺。在大自然的映襯下,人類好渺小。

同時,「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不同的生命又彰顯出足以撼動人心的頑強力量。
燈蛾花費14年從毛蟲破繭成蛾。它每年在春天醒來,抓緊北極轉瞬即逝的春季時間大吃大喝。随着嚴寒降臨,它從心髒到血液被完全凍結,直至次年春天蘇醒,依此循環往複。在曆經了10多次的「死去活來」後,才獲得足夠的儲備蛻變成飛蛾,飛離北極。

漂泊信天翁在少年時就找好了配偶,并能厮守50多年,這是動物界中最長久的配偶關系之一。在初次起飛時,信天翁也會跌跌撞撞,可一旦成功飛起來,未來5年都不會再踏上陸地。
北極熊在冰雪消融的時候,因為較難捕食到海豹,不挑食的它們甚至變為素食主義者,靠進食野果維持生命。

還有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帝企鵝,當所有動物因冬天到來而撤離,隻有它們還留守在南極艱辛地養育後代。
企鵝爸爸負責在氣候最惡劣、最寒冷的時候守護企鵝蛋,企鵝媽媽則出海捕魚約4個月。等到企鵝媽媽回來,企鵝爸爸才能外出覓食。

爸爸們在這期間抱團取暖,但并不是所有的企鵝、企鵝寶寶都能挺得過酷寒的考驗。有的企鵝爸爸在落入溝壑時,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放棄小企鵝,使之暴斃于凍土荒原。

當一家人終于團聚,那些「失敗」的企鵝父母由于對孩子的渴望,還會争搶别人家的小孩。
片裡的解說幽默有趣,動物們的可愛和憨态幾乎能把人融化,其中企鵝就攬下了不少萌點。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段心機鵝偷鄰居石子築巢被當場抓包的視頻,沒想到原出處就是《冰凍星球》,解說員當時的形容是「所以有的企鵝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還有一幕海豹在海灘上追趕企鵝,兩隻在陸地上走起路來都不利索,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因為人類抵達南極的時間不算長,所以企鵝還沒學會害怕人類,看到花絮裡人與企鵝的近距離接觸也是很有愛。如果你也喜歡看企鵝,還推薦紀錄片《王朝》第2集,這集專門講帝企鵝,毛茸茸的企鵝寶寶真的特别治愈。

不過讓人心疼的是,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的速度開始加快,一些動物的生存環境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考驗。
例如北極熊需要在結冰海面才能更好地捕食,如果溫度上升,海面結冰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小北極熊很容易因為沒有東西吃而餓死。帝企鵝也是如此,海面結冰時間可能會短到不夠它們完成一次生命的輪回。
所以,紀錄片解說員才會在開場時說,「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氣候産生劇烈變化前欣賞到這些景象的最後機會了」。

通過《冰凍星球》,我發現了看關于大自然和動物世界紀錄片的樂趣。對于囿于現實無法抵達的心馳神往之地,對于無法親眼見證的奇妙曆程,紀錄片恰恰可以彌補這些缺憾。
宏大的自然景觀,讓人心底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們也能從動物們受本性驅動的行為中,看到人類世界的縮影。
04 《想見你》
類型:懸疑、愛情/豆瓣評分:9.2
時長(内地版):單集35min(26集)
在燒腦反轉裡對伍佰上頭的寶藏台劇

這是一部由台灣制作的懸疑愛情劇,講述了發生在2019年和1998年的故事。不忍心描述太多,感覺多說一個字都是在劇透。看這部片的時候,我強忍住好奇心盡可能避開各種被劇透的可能。
引用豆瓣上的一個短評就是:
還記得看第一集的時候,我邊拿着iPad玩遊戲邊瞄幾眼,第一集結束的時候,我放下了iPad,在心裡說「原來你是這樣的劇啊,那我就不是這樣看法了」。
最近一次完整看過一部台劇,還是在2016年時看《荼蘼》了。時隔三年,台劇依然沒有讓人失望。隻是這次不知不覺就被伍佰的歌洗腦了,另外連在網上看劇情猜測都會被繞暈,網友們個個是編劇鬼才,于是會經常陷入「眼睛:我懂了,大腦:我不懂!」的自我懷疑。

編劇說這部片用偶像愛情劇包裝了「青少年認同」的議題,但是實際上說是自我認同都不為過。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别存在,為什麼要努力變成另一種所謂「更美好的樣子」,才會得到欣賞與關愛呢?這到底是邊緣人本身的問題,還是來自于世界的偏見。
很欣慰最後它沒有為了成全和捧高愛情去「踐踏」其他角色,反而舍得讓愛情暫時退居其次,使更有力量的東西得以表達。

除了劇情本身,整個劇組的用心和敬業程度也讓人很感動。
在大結局遭提前洩露後的18小時内,做出了加拍一個小小彩蛋的瘋狂決定,彩蛋甚至準備了三稿才通過;幾位演職人員聚在一起看完大結局後,聊得淚眼汪汪。

最後一集片尾的演職人員表也特别精彩,「收到不少刀片的編劇」、「有你們真好的制片組」、「把演員照亮的燈光師」、「用盡一生的愛在配樂」,每一個為這部劇做出貢獻的工作人員瞬間都釋放出了動人閃耀的光芒。
走心的劇組真的可以從劇裡劇外各種細節,讓觀衆感受到他們對待這個作品百分之一百二十分的珍惜、投入和愛護。
05 《美利堅女士/美國甜心小姐》
類型:紀錄片/豆瓣評分:8.7/時長:85min
那些不能将你打倒的,終将使你強大

Taylor Swift是美國一位歌壇巨星,被歌迷親切地稱呼為黴黴。我不是黴粉,隻是有聽過她的幾首歌,并不了解背後的故事,所以許多關于她的事情還是從這部片裡獲知的。抛開政治因素不談,這更像是一部關于女性成長史,以及如何完成自我認同的紀錄片。
黴黴出衆的音樂創作才華很早便嶄露頭角,她自小成名,一路走來把個人經曆的快樂心傷都寫進了歌裡,用自己的故事陪伴粉絲一起成長。

她16歲發行了第一張創作專輯,不到20歲就功成名就、獲獎無數。陌生人的認可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讓她一度陷入丢失自我的迷茫。聚光燈和喝彩聲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引來了不懷好意的攻擊與傷害。

19歲那年,黴黴斬獲最佳女歌手錄影帶獎,她在台上很激動地發表着獲獎感言,說自己唱的是鄉村音樂,曾想過拿得這個獎會是什麼滋味。結果話音剛落就被上台的男歌手奪去話筒,男歌手不合時宜地贊賞起了碧昂絲的音樂。
這波「潑冷水」的操作,即刻在現場掀起了陣陣噓聲。年輕的黴黴站在台上尴尬至極、不知所措,她以為這噓聲都是指向她的,獲獎的興奮勁也突然消減了許多。甚至在事後被采訪時,她還表現出了一點點卑微。

緊接着,更大的輿論浪潮向她湧來,對她感情經曆的冷嘲暗諷、對她身材的嚴苛要求、全網黑,直至把她徹底堙沒。在那以前,她拼盡全力成為所有人都希望她成為的好女孩。
當她的信念系統基于取悅外界而非成為自己時,面對這股浪潮的沖擊,她跟随着原有的信仰一同崩塌了。

她有一年時間沒在公衆前露面,把關注放回自己的生活。在自我修複的過程中,她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新戀人,也感受到了源于身邊所愛之人的真正的快樂。

于是,她在修複和振作後,重新開始。這一次,她變得有點不一樣了,她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
她起訴了曾向她伸出「鹹豬手」的DJ:

她不顧事業受阻的風險公開政治立場,為維護女性權益、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