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管在演講台還是分享會上,約翰的第一句話都是:我是個酗酒者。而且反複提及——關于我生母的三件事:愛爾蘭裔,紅頭發,她是學校老師。還有第四件,她不要我。

約翰癱瘓後,出現在他眼前的安努,讓他在無邊的黑暗裡看到了一道微光,嬌美動人,燃起了他重生的希望。

盡管她出現得有些唐突,不明就裡。

或許,愛就是這麼任性吧,無所不在,恰逢其時地出現在最需要愛的人面前。

她的眼神和微笑就是最好的治愈,讓經曆風雨的人,看到濃雲散去,天邊盡現的那抹彩虹。

約翰遇到的第二個貴人,是參加戒酒俱樂部後結識的組織者唐尼,在分享會上,他對約翰的借口咄咄緊逼,追本溯源,直到他含着眼淚扪心自語,“我不會原諒他們,……”

唐尼總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在對談中每一句都是有用的,一語中的,讓約翰腦子裡的那些彎彎繞頃刻現出原形,路徑清晰浮現。

我不能走路?

你為什麼不能走路?

因為我出了車禍

明知道他醉酒為什麼還要上車?

為什麼呢,因為我從小就酗酒,……我覺得沒有人愛我,覺得沒有人要我,所以就試圖掩飾自己的感受,很有用。

約翰每次求助時,從對面傳過來唐尼的聲音慢條斯理甚至帶着漫不經心,卻循循善誘,長驅直入,讓約翰的心情從焦灼中平複下來,并有所醒悟。

我喜歡這樣的“心靈捕手”,讓人心生仰慕與敬意。

約翰完成了“戒酒”的十二個步驟,最後一個步驟是原諒自己。童年遭受的創傷在一步步地誠實面對與真實接納中,完成了自我救贖——我不太喜歡“救贖”這個詞,分量太重有壓迫感——在戒酒組織的幫助下,約翰突破了自我的束縛與局限,内心無比的和諧與自洽,煥然新生。

唐尼說他最後一個步驟是成為輔戒員,很顯然,他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他深知踐行的艱難,路途遙遠孤立無援的掙紮摸索,于是衍生了這個團體,大家一起圍爐夜話,抱團取暖。

約翰曾問唐尼,為什麼叫小組裡那些人“豬仔”,唐尼說,他們願意讓我這麼叫,因為豬仔雖然體型小又膽小,但卻試着讓自己勇敢,時而能征服恐懼。

願意,也是一種直面和接納。

唐尼病入膏肓時,對約翰說,教導人保持信念是很難的。

這句話留在了我心裡。

約翰的轉念,發生在一個很平常的日子,朋友出門前遞給他一瓶忘了打開瓶蓋的啤酒,他在四輪車上從廚房到客廳幾經周折無果,氣急敗壞望着牆上挂着的啟瓶器無可奈何,腦子裡不斷出現的痛飲畫面讓他痛不欲生幾經崩潰。不小心又絆倒了線路把屋子搞得一團糟,……他望着牆上給媽媽畫的自畫像,咒罵着,哭泣着,顧影自憐自語。

他緩慢轉身,眼前出現一個披着紅發,有着美麗臉龐的女人,目光溫柔地對他說,約翰,你是好人,你能幫助自己,你可以停止酗酒,你可以變得快樂和健康,我知道你在呼喚我,我愛你,但請你别再叫我婊子喔~

約翰癡癡地笑了,呆在那兒。

他對着買東西回來的朋友說,嗨,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了,兄弟,我想我不會再喝酒了。

信念就此誕生,鼓足勇氣,充滿力量。

影片多線叙述,無序剪輯,拼接出了約翰止步獨行的前半生。而穿插其中的一幅幅漫畫,是他煥然開始的餘生,每一根線條流暢通達,酣暢快活地勾勒出他眼裡的人生百态。

結尾,他風一樣穿過街道,把輪椅車開得飛快。一群玩滑闆的孩子路過,把他從地上搬扶到輪椅上,拾起地上的漫畫紙,看得津津有味,哈哈直樂。

然後欣然接受孩子們的邀請,一起玩滑闆,歡呼着沖過去,側翻倒地,笑個不停。

放心吧,他不會走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