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國産片,導演永遠拍不完,觀衆永遠看不膩。
每打開新的一集,都讓人充滿期待,垂涎欲滴。
不賣關子,說的正是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早餐中國》系列。
前兩天,這個系列的第三季新鮮出爐。
趁着熱乎,趕緊為大家呈上來——
早餐中國 第三季
導演: 王聖志
首播: 2019-10-19(中國大陸)
季數:3
集數:30
單集片長:7分鐘

這是騰訊和海峽衛視聯合推出的一部紀錄片。
新出的第三季,延續了前兩季的陣容——
導演王聖志,此前曾聯合蔡瀾等美食家推出過真人秀《味之迷》,對美食頗有研究。
總顧問沈宏非和陳曉卿,一個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一個是總導演。
有這幫主創坐鎮,此片的品質也值得信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在延續前兩季拍攝方式的同時,在内容上卻實現了擴容。
每一集的時長,從之前的5分鐘增加到7分鐘。
在保留短小精悍美食主題的同時,加入了對美食創作者的挖掘,讓觀衆感受到每一位店主不同的生活狀态和人生況味。
截至目前,雖然看過的人還不多,但在豆瓣已獲得9.1的高分。

從山西到浙江,從河北到安徽,從陝西到澳門……
《早餐中國》用用生動的鏡頭,為我們繪制了一幅中國人的早餐地圖。


俗話說千年鐵府,萬裡蔭城。
蔭城自古以來鐵礦資源豐富,整個地區大多都是以經營鐵礦業為生的商戶。
但是,讓這些商戶最魂牽夢繞的并不是鐵,而是早晨的一碗豬湯。
賣了近40年豬湯的李春生,就深谙烹制這一美味的門道。

所謂豬湯,就是用豬的各個部位熬制出的一碗“内外兼修”的湯。
制作豬湯的第一步,是熬制濃郁香醇的湯底。
選用大塊豬骨頭,加上豬肘子、豬頭、豬心和老湯一起煮。
必須連骨帶肉,用小火慢慢熬制3-4個小時,才能把湯煮出誘人的乳白色。

把湯底熬好後,就到了制作湯料的環節。
一碗豬湯裡的不同肉,有不同的切法,這樣才能制造出豐富多變的口感。
豬肝、豬心、豬舌頭等,要切成長條狀。
豬肚、豬腸、豬耳朵等,要切成更細的絲狀,越薄越好。
隻有嚴格遵循這套制作方法,才能做出一碗最地道的豬湯。

将湯料鋪底,澆上熱氣滾滾的高湯,淋上一點蔥和香醋,一碗豬肚湯就可以上桌了。
如果覺得不過瘾的話,還能就着豬湯的最佳伴侶千層餅一起吃。
外酥裡軟的千層餅,能起到除膩和飽腹的作用。
一口豬湯一口餅,是蔭城當地人最熟悉的家鄉味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到了浙江舟山就必須吃海鮮。
優越的地理環境,讓這裡盛産各種海味,不僅新鮮而且肉質飽滿。
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飛珠面店,讓當地的海鮮登上了早餐的舞台。

楊飛珠是飛珠面店的老闆,她從小在海邊長大,對各類海味頗有研究。
每天淩晨三點,她就要去市場上進購剛捕撈的海鮮。
多年的起早貪黑,讓她摸索出了一套選貨經驗:
梭子蟹要挑兩頭尖尖的部分都是黃色的,這樣的蟹黃才飽滿。
皮皮蝦要挑屁股上帶黃色的,這樣的蝦才是有膏的,味道更鮮美。


不僅選材考究,在制作時也也很有講究。
首先,要将排骨、筒骨、豬腳、魚頭、豬骨頭的食材放在一起熬湯。
每次要炖三個小時,一天要炖兩次,才能熬出一鍋鮮美至極的高湯。

到了售賣時,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往海鮮面裡加料。
各類蝦、蟹、魚、貝類海鮮等任由挑選,讓人眼花缭亂。
光蝦就有紅蝦、活皮蝦、水白蝦、紫蝦、淡蝦五種,其食材的豐富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制作的時候,也有先後順序之分。
先煮魚,再煮蝦蟹,然後加入高湯,最後再把面條放進去。
當高湯煮沸的時候,一碗營養美味的海鮮面就可以上桌了。

從15元一碗的紅蝦海鮮面,到198元一碗加滿各種食材的豪華海鮮面。
舟山的海鮮面既可廉價親民,可也豪華味美,慰藉了一個個早起的靈魂。


北方有一句俗話,叫“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是對驢肉最高的褒獎。
而提及驢肉,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
一家名叫老韓驢肉火燒的店,深受河間當地人的喜愛。

這是一家父子合夥開的店鋪,已經在當地開了多年。
父親老韓負責做驢肉,而小韓負責做外面的火燒,兩人的搭配非常默契。

在做驢肉時,要使用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湯湯底熬制,再加入十多味調料來增添香味。
這樣煮出來的驢肉鮮美入味,且肉絲富有嚼勁,口感絕佳。

除了驢肉之外,還有驢闆腸和焖子兩種餡料可供選擇。
所謂“焖子”,就是用驢肉高湯和澱粉混合的一種膠狀物。
焖子狀似果凍,入口即化,它的加入既能豐富口感,又緩和了驢肉的幹和柴,可謂一舉兩得。

老韓把餡料備好之後,就到了小韓制作火燒的主場。
火燒,指的是包在餡料外面的那一層燒餅,制作時大有講究。
首先要把面團擀成大小均勻的面片,在上面加上油酥,可以讓表皮更加酥脆。
接下來,把面片多次拉伸成型,再将兩端的口封住,即可進入上火進行制作。

火燒需要先烙至七分熟,然後再放進火爐進行烤制。
經過這兩道工序,火燒的表皮層層分明,每一層都薄如紙,甚至可以透光。
在口感上自然是外酥裡軟,再包上驢肉,每一口咬下去都讓人滿足。

如果驢肉火燒還不夠的話,可以再點上一份驢肉湯。
肉湯鮮美,火燒飽腹,這絕妙的搭配已成為河間人飲食結構中最難以割舍的一部分。

除了上面提到的蔭城豬湯、舟山海鮮面和河間驢肉火燒之外,《早餐中國》第三季裡還有各式各樣的美食。
比如陝西渭南的豆腐泡馍、澳門的豬扒包、甘肅張掖的牛肉小飯等等。
雖然形式多樣、口味各異,但它們都是每個不同地方的人,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在每一天的早餐,用美味開啟你一整天的活力。

截至目前,《早餐中國》系列一共出了三季,加起來一共100集。
但是對于喜歡美食的觀衆來說,卻看不膩也看不夠,希望能再拍一百集。
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一集一味的内容,喚醒了人們舌尖上的早餐記憶。
相信每個身處異鄉的吃貨,都能在這部紀錄片裡找到最為熟悉的家鄉味道。
也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為每個身處異鄉的打工人注入每天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活力與元氣。

*本文作者:張不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