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師推薦給了我們一部電影叫做被告山杠爺,這一部電影應該是每一個學法律的人都必須要看的,它的主題核心講的就是傳統的道德和現代法律之間的沖突。

...

《被告山杠爺》

    顧名思義,小說的主人公就是山杠爺。故事的開頭起源于山杠爺被一個不知名的人舉報了,說山杠爺濫用刑罰懲罰村裡的人,檢察院就派人來堆堆坪調查此事。

    此事的導火索來自于山杠爺運用他給村裡訂立的村規,懲罰了一個叫做強英的不孝順自己婆婆的女人,結果這個強英非常好面子,臉皮比較薄,覺得這樣太丢人了,不堪屈辱上吊自殺了,所以呢,有人認為山杠爺犯了殺人罪。

    檢察官們就以此事為源頭開始在堆堆坪調查山杠爺平日的作風,為人處世。結果奇怪的是,村裡99%的人,雖然嘴上對杠爺的行為不滿,但當檢察官們問到他們時,他們都覺得杠爺是好人,認為雖然他的行為處事作風有些嚴厲,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村裡人好,杠爺也經常在懲罰他們之後,幫助他們。杠爺最大的心願就是修好村裡的學堂,讓娃娃們都能上好學。由此呢,我們可以看出杠爺在村中的威信和他本人真的是全心全意為村民好,為堆堆坪好。

    這部電影的結尾也十分有内涵,給人一種既意外又不意外的感覺。小說結尾那個舉報山杠爺的人終于出現啦,他就是山杠爺最疼愛的小孫子,杠爺也被檢察官們帶走了。

    當杠爺知道舉報自己的竟然是一向最疼愛的小孫子時,他并沒有責怪小孫子,我感覺他應該是體會到了現代法律的權威,然後還夾雜着一種不應該對小孫子吹牛皮,向小孫子錯誤的傳播了對于法律的錯誤觀念的懊悔。

      這部電影非常具有價值,它雖然是90年代的電影,畫質可能不是那麼的清晰,甚至角色中說的話,我們也有一些聽不懂。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呈現效果。這個電影的背景是90年代我國法律開始向農村普及的時刻,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播出對法律在農村地區權威的樹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山杠爺的扮演者叫做李仁堂,是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我國表演界的四金獲得者,可以說他真的是把杠也演的活了,仿佛他就是杠爺。

...

杠爺

      電影中傳統村規民約與現代法律的沖突展現的淋漓盡緻,最後的結尾也表明了現代法律的勝利。但這并不意味着傳統村規民約就一定要被摒棄。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待傳統的村規民約我們也應如此。吸取其中優秀的,值得借鑒的部分,摒棄其中落後的,蠻橫的行為,隻有将傳統的村規和現代法律有機合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這個社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規範。